郑州大学五附院 “首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选拔赛
“作为医护工作者,过去只讲治病救人的狭义思想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提高科普意识,把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容易被接受的形式来传播出去,满足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郑州大学五附院党委书记王新军
多个学科原创性科普脱颖而出
2018年7月26日上午9点,郑州大学五附院“首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选拔赛成功举办。医院党委书记书记王新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翠英,副院长杨怀玉、工会主席朱光出席。由8位医学专家组成的评委团,从演讲内容、演讲技巧、演讲效果、时间掌握及脱稿要求5个方面对19位参赛选手进行评分。最终,董安琴、郭君、徐明杰、桑艳红获得一等奖,罗昭锋、胡倩、王瑞、郭琦、付宝芳获得二等奖,其余选手获得三等奖。
本次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采用视频与图文结合、讲述患者案例、台上台下形成互动以及运用各类医学道具等方式,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
来自不同科室的她们将本科室的专业特点与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等防治知识有机结合,作为其科普选题。选题方向涵盖宫颈癌、心绞痛、白内障、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带状疱疹、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复苏、下腰痛、肠癌、脑卒中、高血脂等疾病,内容涉及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就诊时机、治疗原则要点及预防措施等。
其中,由郑州大学五附院内分泌科桑艳红演讲的《远离骨质疏松,享受健康人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桑艳红讲道,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五大慢性疾病,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相较于健康的骨骼来说,承压能力下降,轻微的外力就会造成骨折。
桑艳红介绍,家族有骨质疏松遗传史的人和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吸烟、酗酒、常喝咖啡、不喝牛奶、不运动、日照过少的人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不仅伴随高致残率,还伴随着高死亡率,60岁以上且跌倒造成髋部骨折的老人在1年内的死亡率为50%。桑艳红还将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总结为三句话:合理饮食、远离烟酒;规律运动、多晒太阳;预防跌倒、避免骨折。
还有一名来自急诊科的护师通过使用一个婴儿的模型示范了小儿气道异物梗塞的急救方法,简单易学,获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一盎司的预防大于一英镑的治疗”
目前,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这类疾病的防控关键通过健康科普的形式使居民形成一种意识,培养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
为提升全省医务人员科普能力,为健康中原建设奠定科普人才队伍,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决定联合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科协、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全省开展“首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以此推动全省医疗卫生行业医务工作者的科普宣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公众对于科普知识的兴趣,为健康中原建设打下良好的科普基础和群众基础。
王新军书记表示,一盎司的预防大于一英镑的治疗,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居民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从而减少得病的几率。同时,还要让居民意识到得病后不要“能忍则忍”,应及早到医院接受治疗,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推进全民健康。
将科普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郑州大学五附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翠英讲道:“对于在座的医生来说,可能对这些科普知识非常熟悉,但对一些病人及家属、社区群众来说这些知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希望大家能够将科普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中去,深入到病区、深入到学校、深入到社区……将这些科普知识传播出去,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人。”
关注:据悉,“首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由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科协、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比赛共分为三个阶段:7月份为初赛和选拔赛,之后将通过组委会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两种方式,对各地上报选手进行综合评选,甄选出前60名优秀选手参加省级复赛;8-9月份将开展复赛,决出前12强选手进入10-11月份的省级总决赛。比赛将设置个人奖和组织奖,并颁发首届河南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奖杯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