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患者家属携锦旗来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明确表示想通过医院层面“送锦旗给老年医学科”,以表彰对其父亲王兆麟先生住院期间的辛勤付出,也高度赞扬骨科一病区对其母亲徐秀香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并大力颂扬“郑大五附院的医风建设搞得好……”,工作人员与其交谈中,得知其父亲曾参加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与试爆工作,母亲曾参加重庆816地下核工程的建设工作。恰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患者家属又发来了感谢信,感谢信内容娓娓道来,充满真情实感,真挚而朴实,令人感动不已。在核实相关信息及征求家属意见后,予以编发此感谢信。
感谢信
尊敬的院领导及老年医学科赵阳主任、骨科徐明杰主任:
您们好!
我是患者王兆麟、徐秀香的儿子王仲垚。在此,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表示对贵院的无限感谢,尤其是对老年医学科赵阳主任、华硕大夫、付艳华大夫、余春华大夫、费家玥大夫、张文礼大夫和骨科徐明杰主任、张鹏飞大夫、王姣姣大夫及全体医护人员的衷心感谢。在我父母住院的那段时间,老年医学科赵主任和她的同事们、骨科徐主任和他的同事们以无私的爱心和高尚的医德为两位老人精心治疗护理,她(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一、父母住院就医难 赵主任热情接收
从(20世纪)60年代的核基地到(21世纪)00年代的核电站,父亲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的核事业而奋斗。2023年4月1日,他刚结束816地下核工程故地重游、从重庆回到郑州,心情过于兴奋而突发脑梗。辗转多家医院后,父亲这才从鬼门关逃过一劫,但不能自理而卧床,之后就需要康复。(从2023年9月-2024年3月,在多家医院多次辗转......)最终住进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因康复科床位紧张,医院与我电话沟通,看父亲能否去老年医学科。“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父亲不能住进全省排名第一的郑大五附院康复科,但能住进老年医学科,我也非常乐意。当日,我推着父亲的轮椅车,与拄着拐棍的母亲来到2号楼24层老年医学科。一进入老年科,就有一位热情而又朴实的中年大姐迎上来,赵阳主任犹如一束暖阳温暖了我有些冰冷的心。随后,在护士长康净老师和值班护士的指点下,我快速地为父母办理了住院手续,二人被安排同病房也方便照应。
二、三任主治医生爱心接力 当日值班医生尽心尽力
老年科的每天清晨,赵阳主任总是不辞辛劳地带领医生巡查病房。在病床前,她(他)们都是坚持站着“望、闻、问、切”,与患者、家属进行互动交流,并及时和值班护士沟通、交待当日需要配合的工作。在父亲住院的三个多月时间,主治医生换了两换,分别是华硕大夫、付艳华大夫、余春华大夫。这三任主治医生如同进行一场接力赛,一棒接稳一棒。当闻讯华大夫调离老年科时,我顿时怅然若失、唯恐新来大夫不熟悉情况而影响父亲康复,说出自己顾虑后,华大夫明言“付大夫很有经验,并且我们业务都有交接,她也会提前看病案……”确实如她所言,接手的付大夫很有经验,即使第一天接触也熟悉父亲的身体现状,并不断形成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案;一个多月后,当听说付大夫去门诊替诊、病房主治医生又要换人时,我再度忧心不已,付大夫安慰说“余老师刚从浙大医学院进修回来,水平也很高……”当然,在实际治疗中,余大夫也站在营养学的角度去改善父亲的病况。事实证明,我的那些顾虑可以说是“杞人忧天”。在三任主治医生的爱心接力下,父亲身体不断好转。而后,在她们的帮助下,父亲“慢性病”相关手续也顺利办了下来。住院期间,父亲病情也有凶险时。2024年5月底,固执的父亲由于多天很少进食,某日突然瘫倒床上而呼叫不醒,当即我按下床头应急键。急救就在分秒间,护士立马通知当日值班医生,张文礼大夫迅速赶到,多台检测仪器被紧急推进病房。随着一针强心剂的马上注入、一瓶营养液的顺畅输入,父亲顿时解脱了死神的威胁、转危为安。父亲平常进食不多,却时不时地打饱嗝。当我一发现该症状,就向当日值班医生刘思濛反馈,希望对症下药。经详细询问与认真斟酌后,刘大夫推荐了对症药物,并详细介绍了其功效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还好,遵医嘱服药一两天,父亲不再打饱嗝了。老年科有独立的俱乐部,有专业的康复师,有为数不多的活动器材,这在河南各大医院都难得一见,也为住院患者提供了很多便利。当然,一些尴尬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而来不及去卫生间,不免便溺在俱乐部内、甚至活动器材上。可年轻的康复师们并没有嫌弃,而是积极搀扶老人、主动打扫卫生。父亲也得到他们的许多次帮助,我至今记得他们的名字,张蒙恩、马艳和实习生张昊楠等。母亲在老年科的主治医生费新玥,她是一位工作严谨、矜持而又话不多的年轻女大夫,但对于爱唠叨的母亲却极具耐心。母亲年轻时也是战天斗地,婚前是娘家村的生产队队长、领着一大帮老少爷们下地干活,婚后接连孕育了五个孩子并坚持工作、曾在重庆816地下核洞搬运物料,由此也为她日后的腿脚不便埋下了祸根。在老年科的十余天里,母亲得到了精心护理,腿脚有所好转。但由于年龄过大、腿部关节已发生病变,经费大夫建议,我陪母亲至骨科、请专家会诊。
三、护士长有求必应 众护士精心护理
清晨,每当看到护士长康净带着一群值班护士来查房,令我不禁想起“掌灯女神”南丁格尔的传奇故事,我总是笑着说“欢迎白衣天使们”,而母亲总是拜托康老师劝父亲张嘴吃饭。“有求必应”,康老师既没有推辞、也没有敷衍,而是微笑着如和风细雨般地开导父亲。由此,她的日常行程就多了一项任务,直至父亲出院。骆莉,一个洋化的名字,却是一位朴实无华的传统女孩。某日,爱说话的母亲出言无忌,而她极为豁达就没放心上,还是一如既往地精心护理。小雨(不好意思,忘记她的姓了),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孩,戴着近视眼镜,却不知活力来自于哪儿。从早上帮患者整理床铺、对患者进行雾化,到推治疗仪进病房……自打父亲第一天住院,我看见她就在默默地工作,三个多月过去了,她还是默默无闻、依然干着似乎永远干不完的活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在她身上应该非常贴切。父亲住院三个多月,总是小问题不断,如久卧生褥疮、拒下鼻饲管、血管难扎针等种种,也总令我头疼不已。好在有专业且有耐心的老年科诸位护士,所有的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四、调动多科室力量 康复科配合治疗
父亲一生身体康健,年轻时在核基地遭受辐射也无碍,年近七十还在核电站发挥余热,其身体素质让当时核电站的年轻领导自愧不如。哪知,遇到八十四岁这道坎,父亲却没有迈过去而生了大病。来郑大五附院就医,虽未能住进康复科,但父亲得到康复科的配合治疗。赵静大夫会诊,为父亲匹配相应项目;虞露大夫接诊,对父亲多方面训练。而生性倔强的父亲有时情绪不稳定,虞老师就千方百计调整父亲的状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康复医生不仅要有爱心、耐心,还要有永不懈怠的童心”。此外,父亲晚到或缺席,虞老师就会相应延长或抽时间补课,这不仅是对医院负责,也是对患者负责。在贵院住院期间,老年医学科大夫也积极联系其它科室相关专家一一为父亲会诊,至今我还保留着他们的微信号,分别是神经内科张敏主任、石磊主任、王新华大夫及骨科田克大夫。尽管有的只是“一面之缘”,我却不敢忘记他们的“一语之德”。
五、母亲骨科动手术 医护全力来关照
2024年5月27日,经老年科费大夫推荐,我陪母亲到骨一科(骨科一病区)找到值班医生,张鹏飞大夫接诊。张大夫会同在场的徐明杰主任,对母亲进行详细会诊、看是否适宜膝关节置换,并向我讲明了手术利弊,甚至谈到了费用支出。实话实说,我是一个不孝的孩子,父亲脑梗加心梗、情绪也不太稳定,身边根本就离不开人,而母亲这一住院就很可能顾不上,尽管骨科与老年科同在2号楼,但我只是一个人而又不愿雇护工。当讲出自己的为难处,张大夫就直接说明“哪天手术,我提前通知,你到场就行”。这就是传承千年的“医者仁心”!由此,我的精力基本都放在父亲身上,而较少去护理母亲。某日,我给母亲送早饭,适逢徐主任带队查房。一番嘘寒问暖,不慎触动了母亲那颗脆弱的心,她忍不住失声痛哭。面对邻床病友与多名医生,其中还有一位来自南亚的外国面孔,当即令我尴尬不已,也担心给徐主任的工作增添麻烦。但睿智的徐主任用三言两语,很快安抚住了母亲,随之继续查房。事后,在电梯间偶遇徐主任,我向他道歉,他表示理解而一笑了之。手术后,虚弱的母亲需要静养、更需要适度活动,这工作就落在了康复师的身上。由于我在老年科照顾父亲,而不能到骨科配合母亲康复,所以每天母亲的康复训练就由王姣姣大夫一人完成。难以想象,母亲1.67米的个头、150斤的体重,竟然……从2024年5月27日到2024年6月18日,在这大半月时间里,总听到母亲向我谈及骨科大夫和护士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春风化雨。但直至出院,我也未能向他(她)们一一道谢而深表歉意,借此向以徐明杰主任为首的骨一科全体医护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母亲即使出院了,也多次去骨一科(骨科一病区)叨扰,而徐主任、张大夫一直耐心接待,并传授减轻疼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只是母亲年龄大了,身体需要慢慢康复。
结束语
“尊老敬老 真心为老,医德医术 皆为一流”,锦旗上的这十六个字,不仅是贵院老年科、骨科的真实写照,更是整个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集体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