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耀,原名刘启瑶,1899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9月秘密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先后担任江西省职工联合会委员长、省反帝大同盟主任,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在革命斗争中,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绝不动摇,带头做到勤俭节约,为官不贪、清正廉洁、克已奉公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自带伙食干革命
走上领导岗位后,刘启耀仍然不忘初心,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为行节俭,他严格规定所属部门“一切费用都要十二分的节俭“不要浪费一文钱、滥用一张纸、多点一盏灯、乱耗一支笔。”在1934年苏区面临巨大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为支援红军的运动,他提出,“从五月份起,我每月都自带伙食,一直到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为止!”这一事迹深深地影响带动了许多机关干部,但在一开始却并没有得到其家人的支持,他的妻子曾埋怨,“当了省主席,反而连饭都吃不到,真没用。”刘启耀却说,“共产党的官,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幻,妻子也慢慢转变了态度,甚至在刘启耀无暇回家时,挑米走百余里山路给丈夫送去。
二、失联不“失心”
1935年初,刘启耀在长征的路途中不幸负伤昏迷,战友们给他包扎好伤口后把他藏在灌木丛中。当刘启耀醒来后,部队早已转移,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凭借着顽强的革命意志,他爬进深山密林、捕捉动物、采集野果,就这样刘启耀在山洞里坚持了半年近乎野人般的穴居生活。半年后,刘启耀伤愈,就迫不及待踏上寻找党组织的道路。为了保管好省苏维埃政府的经费,他将一根竹子掏空,把黄金藏进竹竿中间。随后,他拄着这根竹子开始赶路,日躲夜行,他化妆穿过敌人防守严密的赣江封锁线,来到井冈山下的湘赣边界。这里的敌人盘查很严,刘启耀没有通行证,只好一边讨米、打短工度日,一边打探消息,寻找前往湖南追赶红军的机会。
三、腰缠万贯的“讨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