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多机构联合制订发布首部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其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做出了调整:
“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
140/90 mmHg下调至130/80 mmHg”

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文称:
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其实,不论标准如何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都应时刻关注
自身血压值
需要知道的是:
健康人血压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波动。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是常见临床现象,通常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的特点。
对普通人群来说,血压季节性变化一般不会造成病理损伤,无需治疗。但对于某些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就需要重点关注。
为什么冬季血压会突然升高?
因为环境气温与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6.2mmHg。

冬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在夏季出现血压过度下降。夏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可能明显上升,甚至超过目标值。
冬天血压波动大对脑血管病有影响吗?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对高血压患者会带来更多不良心脑血管事件,老年人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相关研究表明,冬季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较其他季节增加一倍。
去南方过冬能否避免季节对血压的影响?
北方居民到南方过冬、南方居民到北方避暑,这种“候鸟式”生活方式都可能因为短时间内环境温度显著变化导致血压明显波动,甚至诱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在远途旅行前后数周内应注意增加血压测量,及时了解血压变化。

注意哪些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血压?
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对高血压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要牢记“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

降压治疗需要住院么?
高血压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建议住院治疗:1.血压显著升高≥ 180/110mmHg,经短期处理仍无法控制;2.怀疑新出现心、脑、肾并发症或其他严重临床情况;3.妊娠和哺乳期女性;4.发病年龄< 30岁;5.伴蛋白尿或血尿;6.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头痛、心慌、多汗;7.双上肢收缩压差异>20mmHg。
如果出现紧急且严重的高血压症状,需及时拨打“120”就诊。
来源:神经内科五病区 王颖颖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