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高温预警!警惕“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

发布时间:2016/8/3文字调整

35℃以上的高温天气已经维持一周,

这个夏天,郑州的“炎值”爆表了!


上周五,全国气象图中,郑州地区几乎是最红最红的!




高温在大家的无奈和调侃中

一个新词频频出现

热射病


沾了病字,必然不是啥好事

是的,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治疗不及时的话

死亡率高达50%-70%

各地已发生致死事例




2016年7月30日上午9点45分,郑州大学五附院老年病科收治一例重度中暑“热射病”患者。老人今年73岁,外出晕倒在自家小区院里,被邻居发现后,立即通知家属紧急送到郑州大学五附院老年病科急救,情况非常危急,老人家的身体摸着竟是滚烫的,皮肤干燥立即测体温,体温计显示40℃,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经询问病情查体诊断为死亡率高达50%的热射病。然而幸运的是,该患者经过郑州大学五附院老年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老人家不但从死亡线上逃了回来,而且,意识也逐步清醒,暂时还没有发现有并发症,第二天在家属协助下可自行进食,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逐渐康复。







患者与老年康复科医护人员合影


那么,如何识别热射病

又该如何预防呢?


老年病科医师介绍,中暑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暑前兆,第二阶段是热痉挛,第三、第四阶段的热衰竭和热射病被归类为重度中暑。患者的症状从最初的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逐渐恶化至休克、体温超40℃、器官开始衰竭。




典型表现

高热(体温达到40℃)

无汗(干热不出汗)

意识障碍(往往伴有休克)




不过,热射病早期仅表现为体温有点高,意识虽然出现障碍,但短时间能清醒,很容易被认为没事了而轻视,其实这时损害才刚刚开始,所以,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一定要及时送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因“热射症”导致死亡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他就避免中暑重在预防、以及出现中暑的应对方式向大家提出了相关建议。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如何避免中暑


要预防中暑,防晒最重要。


应尽量避免在高热、高温的时间进行体力运动,尤其是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


其次,适量补充含盐、矿物质的功能饮料,防止大量出汗带走电解质,要尽量少喝含酒精、糖的饮料。


如已经出现胸闷、心慌、头晕、出汗不畅等中暑病症,应尽快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还可以通过泡温水浴(水温在27℃至30℃)的方式来进行物理降温。


中暑高热往往物理效果比药物治疗效果好。




易中暑人群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


婴幼儿: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心血管病病人: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病人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仅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病人:一患些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而影响散热。还容易因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发生中暑。


除了中暑还要特别警惕心脏病


夏季的持续高温是诱发猝死的重要原因。高温天气下人体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内脏供血量降低,会增加猝死的风险。此外高温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体液,血液粘稠度就会上升,也会提高猝死风险。


此外,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代谢速度加快,情绪变得不稳定,也可能会导致猝死发生。


提醒: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夏季一定要注意按时吃药,外出时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药,防止意外发生。由于一些猝死发生前几乎没有任何先兆,小伙伴们也应该在平时按时体检,发生隐患及时消除。




来源:老年康复科  罗晓华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