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59岁的李阿姨,平时身体硬朗,退休后主要在家照看刚满2岁的孙子。2个月前,李阿姨在陪孙子玩耍时突然出现右眼黑朦,伴左侧肢体无力,瘫坐在地,持续1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家人将她送到当地市医院,诊断为脑梗塞,并给予药物治疗,但住院期间又多次出现右眼黑曚。家人异常紧张,经多方打听后慕名来到郑州大学五附院血管外科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专家王兵教授及崔文军副主任医师高度重视,亲自查看患者,仔细查体,并在右颈部触到一搏动性包块,遂指示主管医师吴斐积极完善颈动脉CTA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回示:复杂右颈内动脉瘤,瘤体位置高,颈内动脉迂曲严重(图1)。原来是瘤体内血栓脱落导致脑梗塞的发生,真相大白,元凶终被发现。而如何拆除这枚定时炸弹却是个异常棘手问题。
图一
简单颈内动脉瘤常可通过微创腔内治疗,恢复快,操作简单,也是目前血管外科医师最常选用的方法。但此患者颈内动脉扭曲严重,瘤体大,位置高,接近颅底,瘤体内血栓充填,微创腔内治疗常会造成无法达到病灶位置及血栓脱落导致大面积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长期以来,高位颈内动脉疾患始终是传统外科手术的雷区,若颈内动脉远端无法控制,或损伤邻近薄如蝉翼的颈内静脉,甚至会出现致命性大出血。另外颈内动脉起始部有控制心率、血压的敏感“触发器”,轻微的触碰即会导致心率、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患者往往九死一生。
王兵教授及崔文军副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胆大心细的工作态度,决定向这一“雷池”迈步。经过反复的科室内讨论、阅片及耐心细致的术前沟通,最终选择了传统开放手术方式。
手术如期进行。术中主刀医师王兵教授精细操作,一助崔文军副主任及二助吴斐医师娴熟配合,成功控制瘤体近远端,完整的分离出瘤体组织并予以切除,同时修剪过长、迂曲的颈内动脉,吻合颈内动脉近远端(图2)。在麻醉科胡强夫主任医师的密切配合下,术中出血量极少,心率、血压控制平稳。术后患者清醒,在重症监护室短暂观察后安返病房。在施敏护士长带领血管外科护理团队精细护理下,患者黑矇症状未再发生,逐渐康复出院,复查颈部CTA(图3)提示:颈内动脉通畅良好,瘤体消失。炸弹被成功拆除!
王兵教授(右)在术中
图2
图3
来源:血管外科 吴斐 安乾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