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儿科成功完成医院首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

发布时间:2016/11/29文字调整

11月12日,郑州大学五附院NICU护士长张霞、护师张统历时1小时成功为一位胎龄32周,体重仅1.44千克的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整个置管过程顺利,床旁X线摄片显示导管末端位置在最佳位。此次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的成功系医院首例,填补了郑州大学五附院新生儿科PICC置管技术的空白。




由于极低体重儿在出生早期所需营养主要来自静脉营养,而患儿皮肤娇嫩,血管又细,给静脉穿刺带来极大困难,加上其周围小静脉血管壁很薄,高浓度的营养液给患儿刺激太大,容易出现静脉炎、外渗,严重者可造成局部坏死等不良反应 ,增加患儿的痛苦,增加感染的机会,加大护理工作难度。


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使用PICC导管的优点:由于中心静脉管径粗,血液流速快,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物通过PICC导管直接进入中心静脉而被迅速稀释,大大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大为减少,杜绝了因周围静脉输注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甚至坏死的发生,最大程度保护患儿脆弱的外周静脉。不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新生儿PICC在早产儿置管中,技术难度大,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新技术开展不仅标志着郑州大学五附院在新生儿危重患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救治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也标志医院新生儿科护理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项新技术解决了早产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难题,为挽救危重新生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来源:儿科  刘媛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