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医学科在承担省级康复质控工作中又添新亮点

发布时间:2023/8/19文字调整

640


为加快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分级职责,规范康复医学技术行为,提升同质化水平,同时引导康复医学技术队伍对标能力建设标准,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河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等要求,受省卫生健康委委托,依托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成立的河南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组织制定了《河南省康复医学技术专业人员分级职责和能力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01.《标准》制定缘由及历程

在患者康复诊疗过程中,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康复治疗操作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所学专业构成复杂、水平层次不齐,人员职责不清,长期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一定程度限制了康复医学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上述缘由,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组织制定了《标准》。


《标准》制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助力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为导向,在省卫生健康委领导下,在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指导下,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组织起草了《标准》初稿,经专家委员会现场讨论,广泛征求医疗机构意见,咨询国家康复医学质控中心,请教国内康复医学专业权威专家,最终形成《标准》,助力河南省康复医学专业高质量发展。


02.《标准》的主要内容

《标准》对康复医学技术专业人员分级、技术范围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应了解和掌握的执业规范、人文要求、自我学习与发展、早期康复介入等内容,重点阐明了各级康复医学技术专业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和具备的能力,总体可以分为6个方面:一是要求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强调要具备依法依规执业能力;二是要求规范开展康复治疗,治疗过程主要包括评估、治疗、中/终止,强调要具备规范治疗,适时中/终止的能力;三是要求能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质量控制,强调能用数据说话,具备优化技术流程和质量的能力;四是要求能验证循证依据,并进行科学研究,强调要具备科研能力;五是要求有创新意识并开展创新,强调具备参与/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力,包含新技术引进等;六是要求参与科普及开展带教/培养工作,强调具备科普、带教/培养能力。


03.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简介

河南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于2012年,经原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责任单位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按照有关规定,分别于2021年、2023年调整更新。专委会现设置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3名,委员13名,秘书2名,信息专员1名。专家委员会成员均为我省省级、市级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及康复医学质控管理专家。依托河南省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HNCIS)设置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子网站,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开展康复医学质控工作。


640 (1)


04.责任单位及依托专业简介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建于1915年,前身是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2005年9月归属于郑州大学,是一所百年老院。2015年11月,康复医学科被原河南省卫计委批复为“郑州大学康复医院”;2018年6月,依托医院成立康复医学系。医院还与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开展紧密合作,建立了“郑州大学马歇尔医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马歇尔医院”。


康复医学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依托其设置了河南省康复医学中心、河南省康复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河南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河南省康复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版》华中区专科排名连续8年位列河南省第1名。康复医学科人员配置齐全、设备先进、结构合理,有主任医师4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治疗师3人、主治医师9人、主管治疗师18人,博导1人、硕导5人,博士6人,硕士24人,共计90人,其规模位居全省及国内综合医院前列。能够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重度脑损伤所致的植物状态患者进行高水平的康复治疗。


640

640 (1)

640 (2)


来源:康复医学科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