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调成了“续命神器”,但不少人却一进空调房就头痛欲裂!尤其是本身就容易头痛或患有偏头痛的朋友,夏天更是难熬。别担心,这就为您揭秘夏季头痛的“元凶”,并送上实用有效的“自救宝典”,助您清凉度夏不头疼!

一、 夏日头痛的“幕后推手”是谁?
为什么夏天头痛(尤其是偏头痛)更容易找上门?这几个原因最常见:

1. 空调/冷热刺激 (头号“嫌犯”):
冷风直吹:尤其对着头颈、肩膀吹,容易引起局部血管剧烈收缩、痉挛,或者肌肉紧张(特别是颈部肌肉),进而引发头痛。
温差过大: 频繁进出温差超过7-8℃的室内外环境,血管在短时间内反复扩张收缩,容易“抗议”引发头痛。
2. 脱水 (隐形“帮凶”):
夏天出汗多,身体水分流失快,如果不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流向大脑的血液也会受影响,容易诱发脱水性头痛。
3. 强光刺激 (烈日“助攻”):
夏季阳光强烈,尤其是反射光(如水面、玻璃幕墙),对光敏感的朋友容易诱发头痛。
4. 睡眠紊乱 (疲惫“诱因”):
天气闷热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或睡眠规律被打乱是头痛的常见诱因。
5. 气压变化 (天气“作怪”):
雷雨天气来临前,气压变化也可能诱发敏感人群的头痛。
二、 对抗“空调头痛”,预防是关键!
与其等头痛来了再处理,不如提前“设防”!神经内科护士教您几招实用的预防妙招:
1. 空调使用“温柔”点:
温度别太低: 建议设置在 26-28℃,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尽量控制在5—7℃以内)。
风向别“怼”头:绝对避免冷风直吹头部、颈部和肩膀!调整空调扇叶向上或向无人处送风,必要时加个挡风板。
“丝巾/披肩”护颈肩: 在空调房内,特别是久坐时,给颈肩部盖一条轻薄透气的丝巾或披肩,做好保暖。
进出“缓冲”别太急: 从炎热室外进入空调房前,先在门厅等过渡区域稍作停留,让身体适应一下温度变化。反之亦然。
定时通风保空气: 每开2-3小时空调,记得开窗通风10-15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减少可能诱发头痛的污浊空气。
清洁滤网很重要: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灰尘、霉菌等过敏原的积聚,它们也可能是头痛的诱因。
2. “水”到方能“痛”除:
主动喝,别等渴: 夏天要主动、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别等口渴了才喝,那时身体已经缺水了。随身带个水杯提醒自己。
首选白水或淡茶: 白开水是最佳选择。淡茶水(如菊花茶、绿茶)也可以。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冰镇饮料和含酒精饮料,它们可能加重脱水或刺激血管。
看尿液颜色: 目标是维持尿液呈淡黄色或清澈。颜色过深提示需要补水。
3. 管理好其他“帮凶”:
防晒避强光: 外出戴遮阳帽、太阳镜,减少强光对眼睛的刺激。
保证规律睡眠:尽量固定作息时间,创造凉爽、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开空调睡觉,同样遵循“避免直吹、温度适宜”原则。
注意雷雨天气: 对天气变化敏感的朋友,关注天气预报,雷雨前可提前到相对恒温的环境休息。
三、 头痛来袭,如何“自救”缓解?
万一头痛还是发作了,别慌张!试试这些神经内科护士推荐的缓解方法:
1. 离开“案发现场”:如果是空调冷风诱发的, 立即离开冷风直吹的环境,到温度相对温和、无风的地方休息。
2. 温暖放松颈肩: 用温热(注意是温热,不是烫!)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后颈部和肩膀上,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轻柔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也可能有帮助。
3. 适度补水:喝一杯温水,小口慢饮。
4. 安静休息:找一个安静、光线较暗的房间闭目休息一会儿。尝试深呼吸放松。
5. 非处方止痛药 (谨慎使用): 对于偶尔发作、程度不重的头痛,可以在明确没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按说明书短期使用一些非处方止痛药。
四、 特别提醒:这些情况别犹豫,快就医!
大多数夏季空调头痛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缓解。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务必及时到神经内科或急诊就诊,这可能是更严重问题的信号:
头痛性质突然改变: 比如从未有过的剧烈爆炸样头痛。
头痛频率、强度显著增加: 比以前发作更频繁、痛得更厉害。
伴随危险信号:
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复视、言语不清、口角歪斜。
肢体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身体。
意识模糊、抽搐、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神经内科三病区 王慧珍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