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其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近几年发病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在我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3月29日上午,国家高级脑卒中中心、郑州大学五附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牛延良主任带队的医疗专家组,前往苗圃卫生所进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宣传活动。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现场
牛延良主任及其专家团队现场为患者进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如何预防、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做哪些方面的筛查,为什么要做这方面的筛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并现场为患者对一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牛延良主任及其专家现场解答患者的疑问及咨询
有一中年人在义诊现场徘徊良久,工作人员问他哪里不舒服,他对工作人员怯怯地说,其父亲因脑梗塞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来不到现场,牛延良主任听到后,大声说道:“没关系,我去” ,牛主任二话不说亲自到患者家中,为患者进行了诊治。看完后患者家属激动地说:“太谢谢了,我就那么一说,没想到这么忙你们还真来了,郑州大学五附院的大夫真好。”牛主任亲切的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你们以后有需要常与我们联系”。

牛延良主任到患者家中诊治
义诊现场,为患者免费进行了,测血糖、量血压、做心电图等检查,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医务人员为患者测血压

医务人员为患者免费做心电图
此次活动得到了郑州大学五附院下属苗圃卫生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苗圃卫生所作为郑州大学五附院与社区结合的桥头堡,始终把责任和义务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做好脑卒中的筛查和防治工作。

悬挂在苗圃卫生所的郑州大学五附院脑卒中中心筛查与防治牌匾

设立在苗圃卫生所的郑州大学五附院脑卒中中心展板
科普: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占卒中20%-30%,如脑出血及珠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占70%-80%,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已成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只要活的长,血管老化是衰老的必然,是正常现象,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会越来越多,13亿中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有可能得脑卒中,每个人都要重视和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是成人中最常见的致残原因:10%的卒中患者有严重的残疾需要长期护理,30%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起居一整年,60%的患者社交或户外活动受限,而且脑卒中的整个治疗、护理费用很高,病人及家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往往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脑血管健康”的指标:①空腹血糖<5.6mmol/L;②血压<120/80mmHg;③胆固醇<4.6mmol/L;④腰围<2尺7(男性),2尺4(女性);体重指数<24(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⑤零吸烟,不酗酒;⑥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性别、 年龄、遗传等,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饮食、基础疾病等;

重视脑卒中的筛查
1、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
2、脑血管病体检筛查:
①血常规、血生化等化验检查;②彩超、CT、MRI、MRA、DSA等检查了解颅内外血管情况;
脑卒中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救治,早期康复。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治未病,二级预防治已病、防再病。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降低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改善和消除危险因素旨在降低无症状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或推迟患者的发病年龄。
二级预防,对有症状的患者,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针对性的治疗脑血管的病变,包括药物治疗、介入及外科治疗。
脑卒中可防可治,及时识别急性脑卒中,及时就诊,及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3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时间就是大脑,郑大五附院脑卒中绿色通道为您保驾护航
来源:神经内科二病区 张舒校 苗圃卫生所 王毅敏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