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要想不生病,血压得调控

发布时间:2024/3/16文字调整

“春草发芽、老病复发”,春天是每年养生的关键时期,所谓“惊蛰至,万物生”,此时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各种冬眠的动物也开始活跃起来,然而,这个时节稍有不慎,就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中风。


一、中风为何易在惊蛰前后高发?

1.昼夜温差大,血管频繁收缩

惊蛰前后,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较大,最易“倒春寒,”受温度影响,血管收缩、舒张过于频繁,弹性下降,就像一只气球被不断地:吹大——放气——再吹大——再放气……非常容易出现爆破的情况。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因血管弹性差,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更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image002


2.初春天气干燥——血液易粘稠

初春时节,气温偏低,天气也比较干燥,这会加速人体水分流失,血液就会变得粘稠,流动速度变慢,如果久坐不动,血液停滞,甚至还会导致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一旦流入大脑,有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死的危险!


3.肝火旺盛--容易动怒

肝火旺盛易使人脾气暴躁、情绪激动,会使心跳加快和血压快速上升,极易造成血管破裂。


粥样硬化的血管在高血压的“冲击”下,更容易出现血管破裂,斑块脱落的情况,脱落的斑块一旦堵塞脑血管,便会因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所以,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在惊蛰时节预防脑中风!


二、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中风?


image004


1.监测血压是关键

血压监测可帮助我们尽早发现血压剧烈波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避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血压监测还有助于评估用药疗效,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数据。


1.1初诊、初治或血压处于波动期者,应每天早晚各监测一次血压,每次测量2~3次取平均值,连续监测5~7天,当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时,建议增加测量次数,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1.2高血压患者调整用药方案之初,需密切监测血压1~2周。

1.3血压稳定且达标者,每周监测血压1~2天。


2.按医嘱规律服药

有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服药后,短时间内未达到预期疗效,便自行更换药物或加大服药量。其实,盲目、频繁的更换降压药物,血压的骤然变化也会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实际上,大多数长效降压药物需要连续服用2~4周才能充分发挥降压疗效。因此,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并在服药期间监测血压,2~4周后带上血压监测结果,找医生评估用药疗效后方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三、高血压患者该如何保健养生?

1.适当“春捂”,避免杂病

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时,适当的“捂”一下,可抵御寒气,特别时“头颈”“腰腹” “双足”这几个部位,要着重保护。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2.均衡膳食,营养搭配

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高血压患者宜清淡饮食,并注意营养均衡及多样化,主食上适当增加糙米、荞麦、玉米、豆类、薯类等粗粮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常吃鱼类、瘦肉、鸡蛋、豆制品、牛奶等优质蛋白。忌食酒类、咖啡、浓茶等易使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的食物。


4bb6e710de88b3f74bb72bb49b35ab281_副本


3.平稳情绪,戒骄戒躁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也会随之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忧郁等负面情绪影响血压。


4.适当锻炼,强体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瑜伽、游泳、慢跑等等,把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锻炼身体以周身发热且微微 出汗为宜,一定要适度,切忌过度劳累。


图片:以上网络图片如若涉及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清除


来源:神经内科一病区  王   静

党委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