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
昏迷的人物被无私的爱情或坚定的亲情唤醒,
编织出一段段超越现实的情感传奇。
在现实生活中,
昏迷的患者又该如何被唤醒呢?
近日,
这样的奇迹真实发生在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
一位因急性脑出血昏迷2个多月患者
经“脊髓电刺激(SCS)”手术治疗,
已完全清醒。
▲ 寿记新主任、王建业副主任、管海博医生等人查看病人术后情况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唤醒脑出血昏迷患者
56岁的张立(化名),家住驻马店,今年年初在经历脑出血手术治疗后,不幸陷入长达两个多月的昏迷之中。
在接受药物和物理治疗后,张立并没有明显好转,对外界刺激反应极差,还多次因呼吸急促、咳痰困难命悬一线。
“命是保住了,总不能在床上躺一辈子吧。”面对这样的状况,张立的家人心急如焚,迫切希望能够找到突破口,让张立重新睁开双眼。
家人带他辗转多家医院,最后来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寻求“唤醒”的机会。
主管医师管海博将上述情况反映给该科室主任寿记新,经磁共振、脑干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评估及科室讨论,最终决定采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微创手术治疗。
该手术是一种创新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穿刺针将电极植入椎管内硬膜外腔,利用外部刺激器发出电脉冲信号,直接作用于脊髓背柱、脊神经根等关键部位,刺激大脑皮层,增加脑部血液流动,增强意识冲动及脑电活动,使大脑更加活跃。简单来说,这些电脉冲可以帮助大脑更好地工作并提高患者的清醒程度。
手术后48小时,医生为患者进行“开机”,电刺激器开始工作,张立立刻对电刺激治疗产生了反应。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经过神经外科团队精准程控、个体化康复,张立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康复进展。从最初仅能进行简单的握拳动作,到逐渐能够与人进行眼神交流,这一系列的变化让家人备受鼓舞。
术后1个月,张立已完全清醒,在家属的搀扶下可短暂站立,出院后转至当地医院进行康复锻炼,现在已经可以借助辅助工具自行活动。
解除沉睡“魔咒”
等待“梦醒时分”
神经外科一病区寿记新主任介绍,慢性意识障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植物人”,由于各种严重脑损伤导致的意识丧失状态称为意识障碍,如果意识丧失超过28天则被称为慢性意识障碍。
“对于患者家属而言,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等到患者‘梦醒时分’。”由脑外伤、脑卒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意识障碍,传统治疗方式已无法使其意识获得进一步提高,这一类患者是脊髓电刺激促醒的治疗对象。他们具有间断但明确的意识行为,有较好的意识恢复潜能,如果不积极治疗,患者可能长期停滞于此状态。
而用于促进意识恢复的脊髓电刺激手术,按治疗时间分为短时程和永久性。短时程脊髓电刺激采用经皮穿刺的方式植入脊髓刺激电极,通过体外刺激器发出电脉冲,进行为期2周左右的刺激治疗,更适合于昏迷早期的患者,可以避免患者错失最佳治疗窗口。同时,能够对于永久性脊髓电刺激的调控模式起到参考作用,更准确地预测永久性脊髓电刺激的治疗效果。
永久性脊髓电刺激一般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或经皮穿刺的方式,将脊髓刺激电极和刺激器埋入体内,可进行长期的刺激治疗,更利于患者的苏醒。同时,在患者恢复意识后,脊髓电刺激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运动、感觉等功能。
脊髓电刺激
助力截瘫患者重获行走能力
2018年,瑞士洛桑专家使用脊髓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让三名慢性截瘫患者重新获得了行走的能力。2022年,他们通过个性化脊髓电刺激使三名完全瘫痪的脊髓损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恢复了独立运动能力。如今,脊髓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得到广泛应用,为众多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与康复可能。
今年4月份,年逾古稀的常大爷在一次骑行中不慎遭遇意外,经医院诊断,他遭受了胸椎骨折伴随脊髓损伤这一复杂伤情。尽管及时接受了住院治疗,给予了椎管扩大减压及内固定手术,但常大爷的双下肢仍无法自主活动,且大小便功能严重受损。这一变故给常大爷及家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困扰。
面对困境,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他们通过专科体检、影像学检查、量表评估以及电生理神经功能监测,对常大爷的病情进行了全面剖析。经过多轮严谨地讨论与规划,团队最终决定行腰段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
手术结束后,神经外科团队利用体外程控仪,对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参数进行精准设置和调整。术后第二天,专家为患者开启了电刺激治疗。在微电流的刺激下,常大爷原本屈曲紧绷的下肢逐渐舒展,痉挛与肌张力增高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
▲ 工作人员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参数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复的喜讯接踵而至。术后两周,常大爷的大小便控制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肢体活动也逐步恢复,他不仅能够自行抬腿,甚至还能进行短暂地站立练习。而到了术后一个月,常大爷更是实现了扶墙独立缓慢行走的壮举,久违的笑容再次在他脸上绽放,家人的眼中也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感激。
目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已开展二十余台脊髓电刺激手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意识障碍患者和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更在医学领域开辟了一条具有深远意义的治疗新途径。
党委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