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对普通人已是酷暑难耐,对于偏瘫卧床的家人而言,更是一场关乎舒适、健康甚至安全的无声考验! 持续的高温、潮湿,不仅加剧身体不适,更让翻身、清洁、降温这些日常护理如履薄冰:
后背那片可疑的泛红,是热疹还是压疮初兆?
空调开了怕着凉感冒,不开又闷得汗流浃背?
明明喂了水,为何还是唇干舌燥、尿液深黄?
别让焦虑淹没你!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护理团队精心总结这份《三伏天偏瘫卧床护理避坑指南》,直击家属最常陷入的三大误区,提供科学、实用、可操作的方法,助您和家人稳稳度夏,清凉安心!
误区一:皮肤护理 = 勤翻身?
当心“翻错”更伤身!
误区剖析:
“勤翻身就等于预防压疮?随便翻翻就行?” 大错特错! 生拉硬拽、体位摆放不当,不仅无法有效减压,反而会因摩擦力和剪切力损伤脆弱的皮肤,加速压疮形成! 高温出汗更让皮肤长期潮湿,屏障功能下降,风险倍增。
应对策略:
1、翻身技巧:减压是关键
“三角支撑翻身法”: 侧卧后,务必在后背与床面之间、双膝之间、上方手臂下方各放置一个软枕(或特制体位垫),形成稳固的三角形支撑,确保骨骼突出部位(髋部、膝盖、脚踝)完全悬空,均匀分散压力。
2、清洁关键:保持皮肤干爽洁净
温和清洁:每天早、晚及皮肤脏污后,用温水浸湿纯棉柔巾或软纱布,采用“轻轻按压蘸吸” 的方式清洁皮肤,尤其仔细清理腋下、腹股沟、乳房下皱褶、会阴等易积汗、易藏污纳垢的部位,切忌用力擦拭!
误区二:空调 = 直吹才凉快?
小心“冷”出大问题!
误区剖析:
“空调温度越低、风对着吹才够凉快?” 危险! 因偏瘫患者对冷热温度不敏感,冷风直吹极易导致局部肌肉受凉痉挛、关节疼痛,甚至诱发面瘫或感冒。过大的室内外温差也会刺激血管收缩,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应对策略:
营造舒适环境
温湿度设定:夏季空调温度建议设定为24-26℃,湿度维持在50%-60% 左右。
风向控制:绝对避免冷风直吹,将风向调至“上下扫风”或“自动风”模式,建议在空调出风口加装“挡风板”,将冷风导向天花板或墙面,让冷空气自然均匀沉降。
通风换气:每天早晚开窗通风至少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
误区三:不渴不用喝?等渴了再喝?
脱水风险极高!
误区剖析:
“他不渴就不用喝,等渴了再喝就行?” 极其危险!偏瘫患者(尤其高龄、言语不清者),高温天气出汗较多时,隐性失水量增加,会加重血液粘稠(增加血栓风险)、导致电解质紊乱、诱发便秘甚至意识模糊。
补水方案:
规律饮水,少量多次:
准备一个带刻度的水杯(如500ml),每次小口或鼻饲注入50-100ml温水(水温接近体温,避免冰水刺激肠胃),少量多次饮水,饮水目标:每日总饮水量 > 1500ml(心肾功能不全者遵医嘱调整饮水量)。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应保持淡黄色为宜。
饮水最佳时机:晨起、餐前、睡前、运动前后都应适量补水。
特别关怀:
心理支持——积极赋能沟通法
三伏天的不适易引发患者烦躁、沮丧。康复治疗师推荐沟通技巧:
1. 聚焦具体进步:看见努力,增强信心
2. 鼓励表达:赋予掌控感,减少无助
3. 倾听与理解。
三伏天的护理,是体力的付出,更是智慧的考验,运用科学的方法,您就能为偏瘫的家人撑起一片清凉、安全的绿荫。 请记住,您不是孤军奋战,遇到棘手问题,及时咨询医生、护士或康复治疗师,他们是您最坚强的后盾。
呵护好家人的健康,也别忘了关爱疲惫的自己。 这份细致与坚持,是这个夏天,最深情的守护。愿每位患者都能舒适度夏,愿每位家属都能在付出中收获安心与力量!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康复医学科 李孟孟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