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总说要静养保胎?”
“怀孕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像孕前那样活动了?”
“我想要产后恢复快,孕期有没有什么小妙招?”
常常听到有准妈妈在门诊提出这些疑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孕期运动这件事。
在很多传统观念里,怀孕就意味着要“静养”,最好少动甚至不动。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以及2021年《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都明确指出:不管年龄、性别或身体条件如何,规律运动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孕妇也不例外。
研究表明,即使孕前没有运动习惯的准妈妈,也可以从孕期开始运动。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能显著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且,随着运动频率、时长和强度的适当增加,对母婴健康的益处也会更加明显。
那么,孕期可以做哪些运动呢?
孕早期(1-12周+6天)
身体处于适应期,建议选择低强度、稳定性好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颈肩放松和轻度伸展。

孕中期(13-27周+6天)
这是整个孕期最舒服、最适合运动的“黄金期”。可以适当加入力量训练,并增加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慢舞、游泳等。

孕晚期(28周及以后)
运动以“缓”为主,减少冲击性动作。推荐低强度瑜伽和盆底肌锻炼,注意身体的舒适度。
孕期可以运动,但不可盲目
开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排除运动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包括:前置胎盘、严重心肺疾病、宫颈机能不全、胎膜早破、持续性阴道出血、先兆早产等。
相对禁忌症如:贫血、双胎或多胎妊娠、既往流产史或早产史等(请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运动)。
推荐无运动禁忌的准妈妈:
每周坚持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小贴士:
准备宽松透气的衣物、防滑瑜伽垫,及时补充温水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勉强
判断强度是否合适:运动时能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身体微微发热,心率有所增快,但不超过靶心率
靶心率计算公式:(220-年龄)× 70%
注意: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下腹坠胀、阴道流血或流水、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请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希望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安全、舒适地享受孕动时光,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产科 张盼盼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