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别嫌脏!小小排泄物中的健康“密码”

发布时间:2025/8/13文字调整

粪便直接来自肠道,其成分变化能反映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以及肠道是否存在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等问题,甚至对一些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提示作用。 粪便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检查项目,虽看似普通,却能通过分析粪便中的成分,解读出身体消化系统及其他相关器官的健康“密码”。


640_副本


粪便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般性状检查: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气味等。比如,黑色柏油样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稀水样便可能与腹泻、肠道感染有关。

显微镜检查:查看粪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真菌等。若发现大量白细胞,可能存在肠道炎症;找到寄生虫卵则提示寄生虫感染。

化学检查:常见的有隐血试验,用于检测粪便中微量的血液,可辅助诊断消化道出血、胃癌、结肠癌等疾病。

细菌学检查:通过培养等方式,检测粪便中是否有致病菌,如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帮助诊断肠道感染性疾病。


标本采集指南:这样留便效果翻倍

想让“密码”准确,第一步是正确留取标本:

时间:排便后1小时内送检最佳,超过2小时可能导致细胞、细菌分解,影响结果(比如阿米巴原虫等易死亡)。

量:约黄豆大小即可(特殊检查需遵医嘱),无需整份粪便。

避免污染:留取时用干净容器,不要混入尿液、经血、水或卫生纸,否则可能掩盖红细胞、白细胞等关键信息。

特殊情况:若粪便带血、有黏液或脓血,优先留取异常部分(比如带血的那块),更易发现问题。


读懂异常结果背后的“潜台词”

不同指标异常,指向的问题可能很具体:

若隐血试验阳性(排除饮食影响,如吃了动物血、铁剂),可能是胃溃疡、肠息肉,甚至结直肠癌的早期信号(约80%的结直肠癌会出现隐血)。

粪便中出现巨噬细胞+大量白细胞,多提示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

黑色柏油便(像沥青一样)且有光泽,可能是胃、十二指肠出血(血液在肠道被消化后变黑);而鲜红色血便,更可能是痔疮、肛裂或直肠病变(血液未被消化)。


这些人群请立即"查便"


640 (1)_副本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您的肠道可能在发出SOS:

1.持续腹泻/便秘超过2周

2.大便带血或颜色异常

3.不明原因消瘦(体重骤降)

4.有肠癌家族史(建议提前到35岁筛查)


特别提醒:

很多患者因"怕脏""害羞"延误检查。实际上,粪便检查,成本低、操作简单,却能帮我们尽早捕捉肠道的“求救信号”。尤其是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粪便检查往往是发现它的“第一道防线”。为了健康,请放下心理负担!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医学检验科   张锐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