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精准修复,重获健康——微创脑脊液鼻漏修补为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发布时间:2025/8/28文字调整

五个月前,38岁的朱某从高处坠落,头部重重着地。那一刻,他的世界陷入黑暗——开放性颅脑损伤重型、颅骨多发骨折、颅内血肿……一系列致命诊断让这个正值壮年的汉子命悬一线。

在当地医院紧急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他虽暂时保住性命,却仍呈昏迷状态,一侧颅骨缺损,气管切开,肺部严重感染。

家属带着最后一线希望将他转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正式打响。


生死拉锯:从昏迷到清醒的艰难历程

入院时,朱某的意识状态评估为浅昏迷,四肢运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更棘手的是,检查发现他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这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当时看到他全身插满管子,我们都快认不出来了。”朱某的妻子回忆道,“医生告诉我们,每一步治疗都充满风险。”

经过神经外科三病区系统性的对症处理,奇迹开始显现:朱某逐渐睁开了双眼,意识状态从浅昏迷转为清醒。随着肺部感染得到控制,气管套管被成功拔除。


隐形危机: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与攻坚

当朱某能够坐起时,护理人员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坐位时鼻腔内有清亮液体滴出。这种看似“流鼻涕”的现象立即引起了医疗团队的警惕。经化验确定为脑脊液鼻漏——这是颅底骨折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脑脊液鼻漏看似只是流清水样液体,实则暗藏致命风险。”主管医生刘春雷解释,“这不仅是颅底骨折未愈合的表现,更可能成为细菌逆行入脑的通道,导致颅内感染。”保守治疗一个月后,漏液依然持续。面对这一困境,神经外科三病区马建主任带领团队决定采用神经内镜进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前详细完善术前检查,预判漏口位置,规划手术方案,在内镜下按照解剖通道,寻找并修补漏口。


640_副本

640 (1)_副本


马建主任和周少龙副主任利用神经内镜通过经筛窦入路,探查前颅底,精准定位漏口,并成功修补:左图为漏口,位于右侧前颅底筛凹处,右图为修补术后,采用脂肪浴缸塞填塞+带蒂鼻中隔粘膜瓣多重修补。

术后鲁小丽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为朱某制定了科学的护理方案:

1.体位管理:保持头部抬高30度卧位,避免低头或剧烈活动

2.鼻腔护理:使用氧氟沙星及生理盐水滴鼻,严禁擤鼻、抠挖鼻腔

3.感染预防:继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术后三周,当医生小心翼翼地拔除鼻腔内的碘仿纱条时,所有医护人员的目光都聚焦在朱某的鼻腔——没有清亮液体流出!脑脊液鼻漏终于治愈了。


功能重建:从卧床到行走的治疗奇迹

脑脊液鼻漏治愈后半个月,朱某接受了颅骨修补术,重新完成了完整的颅腔保护。至此,他的身体已经历三次重大手术。经过系统康复,五个月后的今天,朱某的康复效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意识状态:完全清醒

运动功能:在家属搀扶下可独立行走

生活能力:基本实现日常生活自理

社会功能:能与家人正常沟通交流

出院时,患者及家属激动地说:“曾经以为这辈子只能在床上度过,现在我能重新站起来了,这是真正的重生!太感谢医护人员了!”


640 (2)_副本1


来源:神经外科三病区 刘春雷  周少龙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