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熊猫血,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学名RhD阴性血。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熊猫正是因为数量少、繁殖难等原因被尊为“国宝”,被精心供养着,可这个定律在熊猫血人群输血上却不是那么回事了。由于“熊猫血”人群稀少,其中的献血者是少之又少,所以“熊猫血”在临床使用时经常被患者调侃为“一袋难求”。都2020年了,您是否想过,有一天“熊猫血”患者输血难的问题将会得以解决?
今年的3月21日,浙江大学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通用熊猫血”的研究。团队通过对RhD阳性红细胞的改造,实现了“通用熊猫血”的人工构建和安全输血。经过改造后的RhD阳性血就有可能直接用在“熊猫血”患者身上。对此有网友表示,看来以后小说里男女主角生离死别的原因又要少一个,毕竟熊猫血型患者大出血而血液储备不足的场景,可能慢慢就要消失了。
“熊猫血”为何稀缺
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三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在Rh血型系统中,目前已经确定的抗原多达40多个,与临床关系密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的主要有五个抗原,即:D、E、C、c及e,其中D抗原最为重要。如果红细胞表面含有D抗原,被称为RhD阳性,反之则称为阴性。
RhD阴性血型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约为15%;黑种人中的比例约为5%。在我国汉族中,Rh阴性血型人群仅占0.2%~0.5%,十分罕见。因此Rh阴性血的临床需求量往往得不到及时满足。而且RhD阴性血患者不能输入的RhD阳性血,一旦输入,就会刺激前者体内产生抗D抗体,如果继续输入Rh阳性血液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的话还会危及生命。
“通用熊猫血”有什么用?
目前“熊猫血”常见的来源途径有三种:
一是通过同样是“熊猫血”的志愿者捐献;
二是患者提前抽出自己的血液以备不时之需;
三是在紧急情况下,一次性输入RhD阳性血液应急。
但是这三种办法还是无法保证熊猫血的充足供给,一旦患者需要紧急大量输血,他们就很可能要面临着无血可输状况。
“通用熊猫血”就能很好的缓解“熊猫血”临床用血紧缺的局面。只要在RhD阳性血的红细胞上加上一层“保护膜”,把红细胞表面D抗原的触角隐藏起来,这样抗体就识别不出抗原了,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也就不会发生排异了。RhD阳性的红细胞摇身一变就成了没有RhD抗原的红细胞,这样在临床上,RhD阳性血就有可能直接用于“熊猫血”的患者身上。
目前,“通用熊猫血”已经在动物体内进行了多次试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用熊猫血”这项研究会有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能够有效解决“熊猫血”医疗用血紧张的难题。
熊猫血都“通用”了,我们还要继续献血吗?
就目前来看,临床用血还是依赖于无偿献血,尽管我国的人口众多,但是无偿献血率却才勉强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一旦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就会出现血液库存紧缺的情况。目前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各个地方的血站血液库存都频频告急。血液,是危急时刻救命的根本,甚至是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是任何技术手段替代不了的。所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出于社会责任,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来源:输血科 肖笛鸣 张涛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