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手足口病高发季,神兽父母操碎心...

发布时间:2020/9/26文字调整

最近两周,估计每个幼儿园的家长都很矛盾,一边兴奋一边焦虑。兴奋的是幼儿园开园了,“万兽归笼,举国欢庆”,终于能够有点自己的时间追剧、逛街、约朋友。

 

焦虑的是,一旦入学,孩子们接触的环境变得复杂,不少疾病也慢慢开始“找上门”来。最近的主角是“手足口病”。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躲过,但有时候又会不小心“中招”。与其惶恐,倒不如多学一些应对知识。所以今天,郑州大学五附院儿科专家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手足口病的那些事。

 

一.手足口病感染症状

一般手足口病的孩子会有发热、皮疹。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

 

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不发痒,偶有疼痛,一般3~5天就会消退。疹退后不脱屑、无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二.需要就医的6种情况

虽然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会在7天左右自愈,但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 3 岁以下的孩子,有可能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

 

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下6种情况,马上带孩子就医:持续不退的高热、精神萎靡或者烦躁、易惊、无力、呕吐,呼吸增快等。

 

 

除此之外,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天,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都不太好,或出现其他让家长们感到不安的情况,也应该尽快就诊。

 

三.家长日常护理方式

目前虽然没有针对性较强的特效药,但手足口是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7天左右就可以自愈。不过因为孩子嘴里长了疱疹,而且会伴随发烧,所以就需要家长在日常护理上特别多加注意:

 

1.发热护理

手足口引起的发热一般会持续2~3天,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宝宝退烧。如果宝宝体温高于38.5℃时,可以给宝宝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且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疱疹和溃疡造成的疼痛。

 

2.口腔护理

因为口腔内的疱疹会使宝宝疼痛难忍,所以在饮食上,家长更要注意尽量喂食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且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刺激伤口。

 

3.皮疹护理

如果宝宝身上的疱疹未破溃,可以选择涂以炉甘石洗剂。但如果疱疹破溃,也可以涂刺激性小的碘伏,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四.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手足口病来势汹汹,家长们要做好预防措施,所有爸妈都应该牢记这几点:

 

1.勤洗手

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肠道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典型的“病从口入”。家长们一定记得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先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尤其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换完尿布,一定要洗手后再去做饭或照顾其他孩子。

 

提醒一下家长,清洁洗手并不代表要消毒,应避免消毒产品(湿纸巾、酒精、紫外线等)使用,避免消毒剂的慢性摄入及肠道菌群、自身免疫力的破坏。

 

手洗白白,病菌拜拜!完成标准的洗手步骤需要 40 秒左右,基本上是唱两遍《两只老虎》的时间。

 

 

2.勤通风

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防止病毒一直在室内传播。

 

3.注意隔离

健康的宝宝,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在外玩耍的时候,也要看好宝宝,不要随便把手指、玩具放进嘴巴里。今年上半年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出现往年的手足口病高峰,就是因为孩子们都被隔离在家中了。

 

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在生病期间和痊愈后的一周,都应在家隔离,以免传染别的宝宝。

 

4.接种疫苗

目前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主要病毒。因此,EV71疫苗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防止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故建议6月龄~5岁孩子最好接种。

 

对于5岁以上的宝宝,由于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目前暂不推荐接种。

 

不过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止EV71一种,所以接种疫苗后还是有可能会感染其他的肠道病毒、进而患病的,但可以很大概率避免发展成重症型手足口病。

 

来源:儿科 孟颜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