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就是这里,
只有针眼大小,不痛也不痒……”,
许女士向前来探视的家人
展示“手术切口”,
并给手术医生一个大大的“赞”。
52岁的许女士是一名基层工作者
年初因为工作劳累突发脑卒中入院
完善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
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初次治疗
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牛延良主任、张永鑫医生的精心照顾下
病情恢复,考虑患者第一次发病
给予内科药物治疗后出院
再次入院
最近,许女士再次犯病入院
完善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进展
远端血管较前稀疏
请介入科会诊考虑存在反复梗死发生
有明确介入适应症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世界范围内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与其他卒中亚型相比,其复发风险较高,1年内的风险约为20%-30%,有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0%;目前认为药物治疗优于介入治疗,但有血液动力学障碍或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首选血管介入治疗。
传统的脑血管介入首选股动脉穿刺,术中需多次交换器械才能完成手术,术后需长时间严格卧床;给病人增加了极大的不适感,也增加了术中操作难度,术后静脉血栓等围手术期风险。如何改善体验感,降低手术风险一直是医疗工作者追寻的目标,而随着医疗技术以及科技的进步,经桡动脉零交换技术行大脑中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为大家带来了希望!
介入科吕军主任与麻醉科、介入导管室医生共同商定决定为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零交换技术行大脑中动脉成形术这一新技术,术中穿刺桡动脉,避免了术后卧床,降低了穿刺并发症,应用球囊扩张导管扩张后支架释放支架一步成形,减少了术中交换操作,极大降低手术风险,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性。
狭窄明显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手术开始后,吕军主任在刘凯医生默契配合下,用时半小时,通过在手腕桡动脉处开通介入通路,顺利完成了医院首例经桡动脉入路的大脑中动脉血管形成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复查造影血管成行完美,术后患者麻醉苏醒后即可自由活动。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介入科 刘凯
党委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