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杂交手术让91岁高龄患者重获健康

发布时间:2018/1/30文字调整

初入严冬,刚下过几场雪的郑州市寒冷依旧,郑州大学五附院2号10楼的病房里发生的事情却是让人温暖在心——医院血管外科利用微创杂交技术成功为一位九旬高龄老人实施了“左股动脉切开取栓,血管危危象探查,下肢动脉造影并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让老人顺利康复,重拾健康!

 

故事的主角是患者杨老先生,1月前突发右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并且伴随有行动受限,老人辗转几家医院均未得到有效治疗,后经人介绍慕名来到郑州大学五附院血管外科。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专家王兵教授高度重视,崔文军副主任医师与施敏护士长积极协调床位,患者得以顺利入院,由血管外科安乾主治医师及时接诊。入院后经过缜密的诊查,初步诊断为:右下肢急性动脉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同时合并多种基础慢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肾功能不全等。

 

▲ 术前CTA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栓塞

 

▲ 术前CTA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栓塞

 

患者病情重,右下肢动脉栓塞加下肢动脉闭塞症,远端动脉搏动已消失,肢体发凉,右足处于即将坏死的边缘,需要尽快手术开通动脉为远端患肢供血,否则会发生远端肢体的坏死。然而,患者高龄,又合并多种基础代谢疾病,围手术期风险大,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病情复杂,诊疗极其棘手。王兵教授对此高度重视,全程督导诊疗过程,要求多次组织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病内科、麻醉剂、神经内科等多学科,进行多专业会诊,反复研究讨论,并进行积极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得知患者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承担不起巨额手术费用,治疗再次遇到障碍,王兵教授多次与家属进行沟通后,决定应用郑州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正在开展的一种针对下肢动脉开发的新型临床研究型支架,支架的使用及后续复查均免费,可为患者大大减轻经济负担。

 

▲ 王兵教授在术中(中)

 

经血管外科反复术前讨论,王兵教授亲自主刀,崔文军副主任医师担任一助,安乾主治医师担任二助,共同为患者实施杂交手术“左股动脉切开取栓,血管危危象探查,下肢动脉造影并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这种杂交技术既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血管的创伤,又能同时处理各种类型的病变,一次处理双侧下肢,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术中由麻醉科主任胡强夫主任医师亲自实施麻醉并作系统详细的麻醉评估及监护,为手术保驾护航。

 

▲ 新型研究型下肢动脉支架

 

▲ 术中取栓管取栓

 

手术历时3个小时,最终顺利结束,不仅将栓子和血栓取出体外,新型临床研究型支架也成功放置,患者双下肢动脉血管同时恢复通畅。术后效果显著,缺血症状迅速缓解,皮温、皮色恢复,麻木疼痛感已消失。但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尿少,急查肾功能,患者肌酐升高,请肾病内科再次会诊给予利尿、保护肾功能等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术中释放新型研究型支架

 

▲ 释放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恢复通畅

 

术后王兵副院长总结道:面对90岁高龄的老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手术风险与并发症、意外发生率成倍升高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更应该及时预知与评估病情,利用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为患者排忧解难,解除痛苦。

 

这次手术的顺利完成离不开郑州大学五附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湛的医疗技术,离不开王兵副院长带领的血管外科医生及护理整个团队的无私奉献,离不开麻醉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家属的充分理解、信任及支持。充分展现了郑州大学五附院“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检验了整个医院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医疗团队诊疗水平及决策、执行能力。

 

郑州大学五附院血管外科作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连续两届河南省血管外科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介入治疗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高级脑卒中中心及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在省内最早建立“杂交手术室”,是河南省规范化的血管外科诊疗中心。作为河南省血管外科的领头羊,科室不仅承担着全省血管外科疾病的救治工作,也承担着带领河南省血管外科共同发展的使命,多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在该科开展,同时也有多种先进耗材的临床试验在有序推进。

 

来源:血管外科 尚文煊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