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家人朋友欢聚一堂或出游,美食成为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在大快朵颐的同时,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消化系统疾病也伺机而动。
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守护肠胃健康?本文将为你送上一份实用、接地气的消化系统疾病预防指南。
一、节日肠胃的“隐形杀手”
中疾控提示,假期要特别注意诺如病毒肠炎、食物中毒、急性肠胃炎等疾病的预防。
1. 诺如病毒肠炎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食物、饮水或接触患者粪便、呕吐物及污染的环境传播。
典型症状: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多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为多。
2. 食物中毒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相应增加。其中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3. 饮食不当引发的急性肠胃炎
节日期间暴饮暴食、饮食不当,容易让胃肠道承受巨大压力,引发急性肠胃炎。
二、避开三大美食陷阱
特别提醒,节日期间要警惕三大美食陷阱:
1. 暴饮暴食
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会急剧加重胃肠负担,引发腹胀、腹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
建议:牢记 “七分饱”原则,细嚼慢咽,感觉可吃可不吃时及时放下筷子;按时进食,避免过饥过饱。
2. 食物中毒隐患
未煮熟的肉禽蛋类、生食或半生食的海鲜(如生蚝、生腌海鲜)、隔夜凉菜以及处理不当的野生菌菇等,都是高风险食物。
建议:聚餐时应选择彻底煮熟的肉类和海鲜,尽量不食用存放时间不明的凉菜。
3. 高油、高盐、高糖食物
这类食物不仅易导致“节日肥”,还会加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
建议:适量品尝重口味菜肴,主动选择清蒸、白灼、炖煮等清淡烹饪的菜肴,不喝浓汤、不吃油汤拌饭。
三、巧吃妙招,给肠胃“减负”
学会“聪明吃”,是给肠胃“减负”的关键。进食建议如下:
1. 讲究进食顺序
饭前喝一小碗清淡的冬瓜汤、菌菇汤或吃些水果,增加饱腹感;开餐时先吃素菜,再吃荤菜,预防便秘、延缓血糖上升。
2. 荤素搭配合理
素菜优先选深色绿叶蔬菜、菌菇类、藻类;荤菜多选择清蒸鱼、白灼虾、去皮鸡肉等优质蛋白食物;少吃红烧肉、油炸排骨等油腻菜品。
3. “巧”吃主食
适量摄入杂粮饭、蒸红薯、玉米等主食,增加饱腹感、稳定血糖;避免用炒饭、炒面、点心等油性主食收尾。
4. 合理选择饮品
优先喝白开水、淡茶、纯果汁和植物蛋白饮料;减少或避免高糖碳酸饮料、奶茶,控制酒精摄入。
四、注意饮食卫生,防范传染病
1. 预防诺如病毒
中疾控提示: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外出回家和照顾病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至少洗20秒;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水果食用前要彻底洗净;
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
2. 防范幽门螺杆菌
饮食不注意卫生,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它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建议:餐前便后要认真洗手;定期给餐具消毒;实施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这是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手段。
五、肠胃不适的自我应对
若不小心吃多导致肠胃不适,应对办法如下:
轻度腹胀时,可通过温和散步促进肠胃蠕动,切忌马上坐下或躺下;也可泡山楂茶、大麦茶或普洱茶消食解腻,或顺时针轻轻按摩腹部缓解症状;
前一餐吃得过多,下一餐可“轻断食”,减少摄食量,选择粥、软面条、酸奶、水果等清淡易消化食物,让肠胃休息;
如果出现剧烈腹痛、频繁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或其他急症,切勿自行用药,应立即就医。
六、月饼食用有讲究
中秋节,月饼是绝对的“主角”。重点提醒,月饼属于高糖、高油、高热量食品,不易消化。
建议每天食用不超过100克;
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的朋友更应节制;
品尝时可搭配清茶,解腻助消化。
七、温馨提示
注意:假期出行时,建议随身带好 “小药箱” ,包含感冒药、退烧药、肠胃药(如蒙脱石散),若出现轻微不适可及时用药缓解。
健康是享受快乐假期的基石。做好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才能在放松的同时保持良好身体状态,愉快地度过假期生活。
来源:消化内科一病区 刘海霞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