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上,如果看到“乙肝小三阳”再加上“重度脂肪肝”,很多人的心都会咯噔一下。病毒和脂肪双重打击,这肝可怎么办?
49岁的王女士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她还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多重健康问题叠加,让她的肝脏“压力山大”。但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三病区,经过5个月的规范治疗和自身努力,她的各项指标竟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
这5个月里,她到底做对了什么?今天,就来分享这段真实的“护肝逆袭”故事。
初诊现场
肝脏承受着“三重”压力
时间回到2025年春天,王女士因糖尿病随访来到医院,没想到检查结果令人担忧:
代谢乱了: 胆固醇严重超标,血糖也没控制好,血液里都是“富营养”。
病毒潜伏: 查出了乙肝小三阳,病毒虽不高,但也在悄悄复制。
肝脏亮红灯: 最让人担心的是肝脏——瞬时弹性检测显示,重度脂肪肝(CAP值326),并且肝脏硬度(E值8.0kPa)已提示存在炎症损伤。
“医生,我这肝是不是没救了?”拿着报告单,王女士满是焦虑。
接诊的消化内科三病区孙会卿副主任医师安慰她:“别怕!你的病毒复制不活跃,肝损伤还处在可逆阶段。只要我们联手,管住病毒、甩掉脂肪,肝脏就能慢慢恢复。”
见招拆招!
多学科联手开出“肝脏拯救计划”
面对复杂的病情,单打独斗可不行。孙会卿副主任医师牵头,联合内分泌科,为王女士量身定制了一套“组合拳”方案:
精准抗病毒: 启用恩替卡韦,从源头上抑制乙肝病毒“作妖”。
双效保肝: 口服强肝胶囊+扶正化瘀片,一个负责给肝脏“减脂”,一个负责给肝脏“灭火”,促进修复。
管好代谢: 内分泌科专家精细调整降糖方案,同时严格叮嘱她:血脂不稳,光靠吃药不行,必须改变生活方式!
生活“大改造”
吃、动、睡一样都不含糊
医生说的一切,王女士都认真记下,并决心彻底改变。
怎么吃
主食变一下: 白米饭、馒头换成了燕麦、糙米,每天小半碗到一碗。
蛋白质优选: 鱼、虾、鸡胸肉、豆腐成了餐桌常客,每天约一两。
脂肪“断舍离”: 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基本不碰,炒菜用橄榄油。
戒掉“快乐水”: 坚决不喝酒、不吃辣、不喝含糖饮料,每天保证喝足3-4瓶矿泉水量的白开水。
怎么动
从“走”开始: 初期每天快走30分钟,饭后散步10分钟。
进阶成“达人”: 3个月后,轻松解锁每周3-4次游泳、2次慢跑,每周运动不少于5小时。5个月下来,体重轻松减掉5公斤!
怎么睡
夜晚是肝脏的“黄金修复期”,坚持每晚10点半前入睡,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
5个月后,复查结果让人惊喜!
2025年9月,王女士回院复查,结果让所有人都为她高兴:
乙肝病毒:检测不到了!
重度脂肪肝:消失了!
肝脏炎症和硬度:恢复正常!
胆固醇、血糖:全部达标!
“王女士的成功,证明了乙肝合并脂肪肝并非‘不治之症’。”孙会卿副主任医师总结道,“关键在于早发现、规范治疗,以及患者本人持之以恒的健康管理。”
专家划重点:这些护肝误区,你可别踩!
孙主任也提醒有类似情况的患者,一定要避开这几个坑:
别只盯着乙肝,忘了脂肪肝! 就算病毒控制住了,脂肪肝依然会默默伤害你的肝细胞,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别想只靠吃药“躺赢”! 保肝药是助攻,改善脂肪肝的主力军永远是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
别以为生病就该静养! 像快走、游泳、瑜伽这类中低强度运动,是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良药”,只要避免剧烈运动即可。
来源:消化内科三病区 刘丹丹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