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心脏血管堵塞,想再等等”,真的能等吗?

发布时间:2025/10/13文字调整

前几天在病房,偶然听到一位患者正在打电话,语气轻松:“造影结果出来了,说是有堵塞。没事,不用管,再等等看吧……”

这句话,让医生的心里“咯噔”一下。“心脏血管堵塞”——这五个字背后所代表的紧迫性与风险,与电话那头“再等等”的轻松淡然,形成了令人担忧的对比。

今天,我们必须严肃地探讨这个问题:心脏造影发现血管堵塞,真的可以“再等等”吗?

答案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自行决定“等待”的事情。 接下来是否进行手术(支架或搭桥),还是选择药物治疗,是一个极其专业和复杂的医疗决策,必须由您的心血管医生基于全面的临床数据来做出。


一、心脏造影说“堵塞”,到底是什么意思?

心脏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当报告说“异常”或“堵塞”,通常指的是:

冠状动脉狭窄: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血管内壁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导致血管通道变窄,影响血流。

轻度狭窄(<50%): 通常对血流影响不大,是药物治疗和严格生活方式管理的警示信号。

中度狭窄(50%-70%): 这是“决策灰色地带”。医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FFR)来判断这个狭窄是否真的引发了心肌缺血。

重度狭窄(>70%): 这是具有明确临床意义的狭窄,严重威胁心肌供血,通常是需要积极考虑手术(血运重建)的强烈指征。


二、医生如何决策:“手术”还是“再等等”?

医生绝不会仅凭一张造影片子就草率决定。他们会像一位侦探,综合以下五大关键线索来权衡利弊:

1. 狭窄的“地位”与“程度”

关键位置重度狭窄: 如果堵塞发生在给心脏供血的“主干道”上(如左主干、前降支等),尤其是左主干病变或多支血管同时出现严重病变,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的风险极高。这时,医生通常会强烈建议手术(搭桥或支架),为生命通道扫清障碍。

非关键分支轻度狭窄: 如果只是小分支血管的轻中度狭窄,选择“再等等”,进行强化药物治疗的可能性更大。

2. 您的身体是否已“拉响警报”——临床症状

有明显心绞痛: 如活动后出现胸部压榨性疼痛、闷痛、气促,休息后缓解。如果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症状,手术的意愿就非常强,因为手术能立竿见地提升生活质量。

毫无症状: 即便狭窄严重,但患者没有任何感觉(即“无症状心肌缺血”),医生会评估心肌缺血的范围。若范围大,为预防未来突发心梗,也可能建议手术;若范围小,则可考虑严密监控下的药物治疗。

3. 心脏功能是否已“受损”

医生会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看射血分数EF值)、心肌核素扫描等检查,判断狭窄是否已经对心脏肌肉造成了实质性伤害。如果心脏功能下降或存在大范围缺血,手术的必要性便急剧上升。

4. 您的身体能否“承受”治疗

患者的年龄、整体健康状况,尤其是能否耐受手术(特别是开胸搭桥手术)是关键。

合并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也会影响决策。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搭桥的远期效果可能更优。

5. 药物治疗的“基础”是否牢固

所谓的“再等等”,绝非“放任不管”,而是建立在 “强化药物治疗 + 严格生活方式干预” 的基础之上。如果患者能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并控制好“三高”,那么对于一些临界病变,保守治疗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三、如果选择治疗,“手术”通常指什么?

介入治疗(支架植入): 微创手术,通过血管将支架送至狭窄处撑开。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多数单支或部分多支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开胸手术,取自身其他部位的血管,在堵塞血管的上下游“搭一座桥”,建立新的血液通道。适用于左主干、多支弥漫性病变等复杂情况,效果更彻底,但创伤较大。


四、给您的行动指南:下一步该怎么办?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面临同样的抉择,请务必遵循以下步骤:

停止焦虑,但必须高度重视: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现代医学有成熟的应对策略。

与您的主治医生进行一次深度沟通: 带着问题去,成为自己健康管理的参与者。您可以这样问:

“医生,我的造影结果显示,具体是哪根血管堵了?堵了多少?”

“这个堵塞能解释我现在的症状吗?”

“我的心脏功能怎么样?有没有心肌缺血的证据?”

“如果做手术,您推荐支架还是搭桥?为什么?”

“如果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是什么?风险有多大?需要怎么复查?”

寻求第二意见是明智之举: 如果病情复杂或心存疑虑,咨询另一位三甲医院的心内科或心外科专家,是完全合理且被鼓励的行为。

牢记基石: 无论最终选择何种方案,终身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规范药物治疗,都是保障远期效果、防止血管再次堵塞的根本。

“手术”还是“再等等”,是一场关乎生命质量的精密权衡。 当狭窄严重、症状明显、缺血范围大时,“等待”意味着巨大的风险;而当狭窄可控、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时,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积极药物治疗”也是一种负责任的选择。

请记住,在“心脏血管堵塞”这个问题上,您最好的健康顾问,永远是您的主治医生。 请务必信任他,并与他们充分协作,做出最有利于您长远健康的决策。

生命通道,不容“等待”。


来源: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刘洋利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