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郑州大学五附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成功实施医院首例希氏束起搏术。
接受该手术治疗的是一位76岁女性任某,该患者因反复出现发作性晕厥就诊,完善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播时间最长可达6.328秒。严重的心动过缓导致了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了任某的反复晕厥。在科主任张佩生主任的带领下,全科医生对病人进行了仔细的评估与病情讨论,一致认为任某符合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适应症。
▲ 术前心电图 窦性停搏6.328秒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指人工置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电极导线刺激心脏,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传统的起搏器置入方法,是把心室起搏电极放在右心室的心尖部或室间隔部位“异位”起搏心脏,因为操作简单安全得到广泛普及。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右心室起搏导致了双心室和左心室内的不同步,增加了心力衰竭及房颤的风险。通过对起搏参数的程控可减少右心室起搏比例,但牺牲了部分房室同步性,可能带来潜在的心律失常风险,临床预后也未见明显改善。
而新的希氏束起搏技术可以很好避免这个问题。希氏束起搏是目前国内外心脏起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可使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传导,保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被誉为“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可以近乎完美地解决生理性起搏问题,最大限度地同时保证术后患者的心率稳定和心脏功能。
经过周密的术前评估与全科医生讨论后,张佩生主任决定为任某实施希氏束起搏术。
▲ 术前心电图 正常形态(生理性心室起搏)的QRS波群
▲ 术后心电图QRS波群形态与术前(生理性心室起搏)无明显区别
▲ 传统起搏器置入术后心电图,QRS波群宽大畸形
希氏束起搏对于有常规心脏起搏适应征并预期心室起搏依赖的患者以及部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无应答的患者具有明显获益。但是,希氏束分布范围很小,仅数毫米,即使开胸也很难准确地找到它,更别说医生还要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定位在此,这对手术医师提出了超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能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较少。
本次首例希氏束起搏术的顺利开展,体现了郑州大学五附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将继续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不断前进,以更加全面和高质量的服务竭诚为广大患者朋友服务。
来源: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李晓峰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