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编前几期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的危害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健康合理生活方式、控制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基础,对于轻度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是有效的,但狭窄程度较重(>70%)或已经出现了脑缺血相关症状则需要手术干预。
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斑块切除术”(CEA),一种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有了“选择”的机会就可能会造成一些病人“纠结”的情绪。那么究竟该如何做这道“选择题”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两个“和尚”的前世今生、孰优孰劣。
我们姑且称CEA为“大和尚”吧,因为他来的比较早,1953年DeBakey博士就对一位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了“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内膜切除术”并获得了成功,这位患者在术后的3年内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症状。之后的一系列前瞻性对照研究,如NASCET、ECST、ACAS等进一步证实了该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确立了这位“大和尚”的江湖地位。
“大和尚”安安稳稳地当了大哥36年后,1989年一位年轻气盛的“小和尚”闯进了寺庙扬言要挑战“大和尚”,他就是绰号为“CAS”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他觉得虽然“大和尚”资历老、道行深、功力强,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创伤大、需全麻、恢复慢。而灵活的“小和尚”的看家本领则是微创,不需要开刀,只需扎针穿刺就能解决类似的病变。
至此,一场血雨腥风的斗争拉开帷幕,“小和尚”想通过自己的微创绝技占得先机,却忽略了自身存在的斑块碎屑远端栓塞和遗留异物等问题。所以,这么多年来,两人使出了各种招数频频斗法,发展出了各种新招式,如“大和尚”发明的“外翻式颈动脉剥脱术”、“小和尚”发明的“近端血流阻断下支架置入术”,力量却在伯仲之间,谁也无法将对方彻底打败,最后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
以上只是小编的比喻,下面进入正题
纵观这些年的发展,尽管CAS作为后起之秀确实在逐渐占领CEA的疆土,但我们需要将二者辩证而统一的看待,它们的出现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不能说哪种术式好或哪种术式差,而只能说针对某个病人哪种方式是合适的。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双方的优缺点和适应证。
CEA的优点是彻底去除了斑块,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暂时阻断了动脉血流而能够很好的避免斑块碎屑脱落造成远端栓塞事件的发生。但阻断血流也是把双刃剑,会造成一些病人暂时性的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另外CEA作为开放性手术,需要全麻和切口,对病人身体条件的要求较高,对病变位置的高低也有一定要求,且术后存在刀口疼痛、术野血肿、颅神经损伤等缺点,病人拆线恢复的时间也较长。
CAS的优点则成功地避免了全麻、切口、阻断,病人的舒适度较高,恢复快,出院早。但是由于在放置支架时血流未阻断,存在斑块碎屑脱落造成脑栓塞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支架仅仅是将斑块进行挤压,且其作为异物会继续刺激血管内膜增生,因此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再次,一些股动脉穿刺点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也令该术式有所减分。最后,放置支架的花费可能要高于CEA手术,也使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
所以,没有完美的术式,只有适合的选择。血管外科医生会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取舍,从而使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达到最大的优化效果。针对一些较年轻、身体条件及解剖条件好的病人,CEA可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而针对一些高龄、身体条件差、病变位置高或存在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CAS应该更加安全和稳妥。当然也要考虑到病人的手术意愿和经济条件,医患双方坐在一起探讨从而达成共识。
最后,小编要告诉大伙,“没有永远的对立、合作才能共赢”,我们要将“大和尚”CEA和“小和尚”CAS统一起来,充分合理的加以利用,使他们能够为广大患者的利益服务。
来源:血管外科 安乾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