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警惕,吃出来的病!

发布时间:2021/6/11文字调整

随着夏季到来,各种细菌繁殖活跃,我们又进入了食源性疾病高发的季节,那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呢?


从专业角度来讲,食源性疾病是通过摄取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




通俗的说,就是“吃出来的病”!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有很多:有细菌性的,病毒性的,化学性的和动植物性的等等。




我们所熟知的有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伤寒、霍乱等;食用不洁毛蚶引起的病毒性甲肝戊肝;食用地边摊不明来源的肉类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以及发芽土豆、豆角引起的植物性中毒,而最常见的就是夏季食用细菌超标的各类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不同的致病因子引起的症状各不相同的,而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性表现。


其中,肠道传染病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每年的5月-10月为急性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7月-8月则为高峰期。


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腹泻,表现为水样便、米泔样便,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呢?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2.注意厨具清洁,生熟砧板要分开,筷子抹布常消毒。

3.不吃生食,不喝生水,食品加热要充分。

4.光盘行动不剩饭,不吃隔夜菜。

5.夜市烧烤很美味,食品卫生要兼顾。




良好的食品卫生安全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远离食源性疾病!


来源:张淑凤 司秋萍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