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像灌了铅?
手指莫名发麻?
半夜被手臂疼醒?
总以为是“鼠标手”作祟!
上班族小林就深受其扰,
直到最近检查才发现“元凶”
——神经根型颈椎病。

当颈椎间的“神经隧道”(椎间孔)
被老化的椎间盘或骨刺挤压变窄,
神经根受压,身体就发出求救信号!

01识别神经“堵车”的三大信号
1.放射痛像“闪电走位”
疼痛不会老老实实待在脖子上,而是像闪电一样“窜”到肩膀、手臂外侧,甚至指尖。比如低头看手机时,肩膀突然像过电般刺痛,手臂无力抬起,这可能是神经根在“呼救”。
2.麻木有“专属地图”

不同神经根受压,麻木位置不同:
C6神经根受压:麻木集中在拇指、食指(像戴了半指手套)。
C8神经根受压:小指和无名指发麻,常被误判为“鼠标手”。
3.肌肉“偷偷罢工”
手背虎口处的肌肉(骨间肌)如果变平、无力,拧瓶盖时使不上劲,说明神经长期受压已影响肌肉“营养供给”,这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02科学诊断:别让检查“看走眼”
很多人拍了X光片被告知“颈椎没事”就放心了,却不知三种检查各有分工:
X光片:能看到颈椎骨头是否变直、有没有骨刺,但像“隔着纱帘看风景”,看不到神经是否被软组织挤压。
CT:擅长“拍摄”骨刺的形态和位置,比如椎间孔周围有没有硬骨头“堵路”,但无法判断神经是否受压。
MRI:是诊断的“金标准”,能像“透视镜”一样看清椎间盘是否突出、脊髓或神经根有没有被挤压。
03治疗避坑与日常护颈
1.治疗三大误区
误区1:痛了就去按摩,暴力按摩可能加重对受压神经的牵拉和刺激,导致病情加重。
误区2:依赖止痛药硬扛 止痛药只能掩盖症状,神经持续受压会导致肌肉永久萎缩。
误区3:盲目打“封闭针” ,未明确病因的有创治疗可能误伤神经,正规治疗应先尝试牵引、理疗。
2.护颈三件套
电脑屏幕垫高20cm:低头45度相当于给颈椎压10斤重物,屏幕与视线齐平最省力。
选对“一拳高”枕头:枕头高度以竖着放一拳为宜,记忆棉材质能托住颈椎生理曲度。
5秒缩颈操:每小时做“双肩后缩,下巴内收”动作,像乌龟缩脖子一样保持5秒,放松颈椎肌肉。
给身体的“紧急提醒”
神经根型颈椎病就像水管被淤泥堵住:早期疏通(如牵引、营养神经治疗)效果最好,若拖延超过6个月,神经可能因长期缺血出现不可逆损伤。
如果出现持续肩臂放射痛、手指麻木,别犹豫,及时到骨科就诊——保护颈椎“神经隧道”,就是保护全身的“信号高速公路”。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骨科 李承锦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