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9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在门诊五楼会议室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推进会。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领导韩晔、张伟宏、梁欣凤、曹阳坡出席会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副院长贾杰教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学术副院长曹阳坡教授,郑州大学陈真真教授,医院刘思濛博士等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进行了讲座,全院国自然项目拟申报人员、专职科研人员、各科室科研骨干、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第五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张伟宏主持。

韩晔院长在讲话中首先对莅临指导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推进会旨在为全院科研人员擘画申报蓝图、厘清学术思路、找准发力方向,是医院科研动员与布局的关键一环。他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仅是衡量医院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更是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核心引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医院已系统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全面优化申报服务机制,希望全院科研人员把握机遇、积极申报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张伟宏院长主持本次会议
在讲座分享环节,各位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的申报与评审经验作了精彩分享。

贾杰教授围绕“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核心:创新性”展开深入剖析,从评审专家的角度为大家剖析了标书创新性的重要意义,并以康复医学科为实例,讲解如何挖掘研究亮点、凸显创新价值,破解“创新性不足”的常见难题。

曹阳坡教授聚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个人申报经历、申请注意事项、申请书撰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为有意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

陈真真教授则通过国自然基金申报典型案例分析,复盘“好”标书的特点,总结成功经验,让参会人员直观了解申报中的注意事项与优化方向。

刘思濛博士以“‘青’尽全力:国自然青年项目申请经验分享”为主题,结合自身申报经历,以自己的标书为例,从选题、标书撰写、细节把控等方面分享了实用技巧,为青年科研人员量身打造了一场干货十足的“实战指南”。
张伟宏院长在总结中强调,国自然项目申报人须聚焦“三要”:
第一,要深刻领悟,将“创新”作为标书灵魂。申报人员务必彻底摒弃“重复劳动”和“新瓶装旧酒”的思路,要对照专家的指导,重新审视、凝练和提升自己项目的科学问题与创新点,确保每一份标书都具有独特的创新价值。
第二,要精细打磨,将“质量”视为生命线。申报者要以精益求精态度从选题立意、立项依据,到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再到可行性分析、工作基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下足“绣花功夫”。科研管理部门和各科室要切实行动起来,组织多轮、多层次、高水平的院内评审与针对性辅导,帮助申报者反复打磨,力求完美。
第三,要系统规划,将“人才”作为战略工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与扶持。各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要亲自关心、亲自指导本科室青年人才的申报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青年骨干及早规划,敢于向“优青”“杰青”等更高目标发起冲击。
此次推进会不仅为医院科研工作者搭建了学习交流的桥梁,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有效提升了全院申报人员的信心,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科研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