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父亲带着13岁的儿子急匆匆地来到泌尿外科主任康郑军的门诊诊室。康主任发现男孩表情痛苦,步行异常,经询问得知5小时前男孩在睡眠中感觉左侧阴囊剧烈疼痛,向左下腹部放射,体位改变疼痛不能缓解,偶有恶心感,无呕吐、排尿异常和腹泻。
经彩超检查,证实为左侧睾丸扭转,康主任为其进行了急诊手术处理,幸好就诊及时,左侧睾丸并未完全坏死。术中给予复位固定,并将右侧睾丸也做了固定,防患于未然。目前,患儿已康复出院。
01 睾丸扭转是怎么回事?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常见于新生儿和青少年(12~18岁)的男孩。
其原因是睾丸下极未充分固定于睾丸鞘膜(见下图)。如果睾丸下极未固定于鞘膜或固定于鞘膜的基底不够宽,则睾丸可能在精索上发生扭转,因动脉血流入减少和静脉流出受阻而导致睾丸缺血。睾丸扭转可能发生在诱发事件(例如创伤)之后,也可能为自发性。
02 睾丸扭转有什么危害?
通常认为,睾丸扭转致使睾丸缺血8~12小时,睾丸会遭受不可逆的损伤:80%睾丸组织缺血坏死,功能丧失,失去保留的价值。
即使对侧睾丸正常,也可能造成不育,这是因为“血-睾”免疫屏障受破坏可使来自生殖细胞和精子的抗原暴露于全身循环,导致抗精子抗体的产生。
03 哪些情况下考虑睾丸扭转?
阴囊剧痛:最常见,多在剧烈体力活动或阴囊轻微创伤后数小时,中至重度睾丸疼痛急性发作伴明显弥漫性压痛和肿胀,可能伴随恶心和呕吐。还有部分睾丸疼痛发生在睡眠中,尤其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在半夜或早晨因疼痛醒来,这种表现很可能与快动眼睡眠周期中的夜间性刺激引起睾提肌收缩有关。家有男童的父母遇到孩子痛醒的情况需提高警惕。
体格检查:睾丸扭转侧不对称升高,其长轴处于横向位置,而不是正常的纵向位置,这与睾丸扭转所致精索缩短相关,被称为“钟摆畸形” 。
肿胀:明显的睾丸肿胀多发生在扭转早期,而反应性鞘膜积液和阴囊壁上覆红斑可能在症状发作后12至24小时才变得明显。在早期,有经验的检查者常能区分肿胀、触痛剧烈的睾丸与后部较柔软、触痛较轻的附睾。特征性的表现是:向上托起阴囊时,疼痛不轻反重。
提睾反射:轻划或轻捏下腹部皮肤,观察同侧睾丸活动情况。正常的反应是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睾丸扭转患者提睾反射通常消失,而急性附睾炎或附睾-睾丸炎或其他病因的阴囊疼痛,提睾反射通常完好。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睾丸扭转,更进一步的阴囊超声检查可确诊。因此临床疑似睾丸扭转的患者应尽快转至泌尿科医生处或急诊科接受评估。
研究证实超声在诊断睾丸扭转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因超声技术有所不同,检查结果可能也不同。
如果不能开展阴囊超声检查或如果超声不能排除睾丸扭转,建议进行手术探查。
04 睾丸扭转如何处理?
1.手术探查及睾丸固定术:疑似睾丸扭转的处理方法为尽快手术探查,并在术中复位和固定睾丸。复位延迟数小时可使睾丸坏死率进行性增加。
由于睾丸引带固定不充分通常是一种双侧缺陷,应复位并固定患侧睾丸和对侧未受累睾丸。较长时间缺血(>12小时)可能导致睾丸梗死伴液化,需行睾丸切除术。
2.手法复位:诊断已经确定,且发病时间短,或不能立即手术干预者,可先尝试手法复位,尽早解除扭转,恢复睾丸血流,降低坏死几率,提高保留睾丸的成功率。针对儿童的观察性研究显示,手法复位缓解了疼痛并改善了睾丸挽救情况。通常不给予镇痛药,因为会掩盖睾丸持续扭转。即使手法复位成功之后,也需要进行手术探查,这是因为应该实施睾丸固定术(固定睾丸至阴囊壁)以防复发,并发现及处理可能存在的残余扭转。
睾丸扭转通常向内侧扭转,因而可以通过向大腿外侧反转实现复位,但也有睾丸向外侧扭转的病例。睾丸扭转程度的范围可达180°-720°,需要多圈反转。
▲ 手法复位示意图
成功复位的表现包括:疼痛缓解,睾丸方向由横向转为纵向,阴囊内睾丸的位置降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动脉搏动恢复正常等。
来源:泌尿外科 郭长春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