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郑州大学五附院“全国高血压日”多学科义诊活动预告

发布时间:2023/10/7文字调整

64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2%,患者人数达2.45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达200万。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死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但其又是可防可控的,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及随访管理。


2023年10月8日是我国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为强化公众主动防控高血压的意识,引导群众积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和水平,郑州大学五附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将联合全院其他科室(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肌肉骨骼疼痛康复科、整形美容科等)于2023年10月8日上午9:00在本院门诊部一楼大厅举行多学科义诊活动。为大家解答高血压等疾病相关问题,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并指导高血压病等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等。欢迎广大群众踊跃参与!


惠民政策:义诊活动期间,前3名到达活动现场的高血压患者免费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功能测定。

联系电话:0371-66916895;0371-66916897


一.高血压的预防

1.限制钠盐的摄入

盐是生活的必须品,我们每天都在吃盐,居民朋友们甚至无盐不欢。但是大家通常只留意做菜时放多少盐才好吃,很少关注到盐和高血压的密切关系。吃盐多为什么会升高血压?盐的成分是氯化钠。食盐中钠离子过量,与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直接相关。钠离子增加,更多的水分进入血管,当过量的钠离子进入血管后,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迅速上升,这时血管外的肌肉组织中水分会大量进入血管内,使血液容量迅速上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也随之升高,也就是血压升高。因此每日每人食盐超过6g就称为高盐饮食。文献报道减少盐的摄入从而减轻血容量,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甚至能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降低,减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大、血管硬化和蛋白尿及肾病。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减盐、减油、减糖”行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均倡导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建议大家控制每日食盐量,并且选用低钠盐。


2.减轻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有更强的相关性。全国每3个成人中有一个为腹型肥胖,其中,一项针对270万35-75岁人群的调查显示,女性年龄标准化腹型肥胖(腰围≥85厘米)率为32.7%;男性(腰围≥90厘米)为36.6%。


肥胖的患者应如何健康生活,预防高血压呢?

(1)规律生活,不要熬夜。熬夜后人体容易饥饿,饿了就想吃东西,越吃越上瘾;

(2)坚持耐力运动,包括无氧、增肌等,让脂肪从腹部往四周转移;

(3)让自己心情舒畅,因为心情不好就容易导致炎症,进而让脂肪储存。


3.控制血脂异常

我国的2012-2015年资料表明血脂异常在我国经济发地区的中年人群中已经相当普遍,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34.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7中国资料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归因危险因素,仅次于高血压和高钠饮食。中国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患病率在男女人群中均有不断升高趋势。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可反射性地引起血压上升 。因此,控制血脂水平对预防高血压很重要。


4.适量运动

1991-2009年,我国成人平均身体活动总量呈下降趋势。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我国居民经常参加锻炼率为33.9%。除70岁以上人群外,20-39岁人群经常参加锻炼率最低,60-69岁人群最高。2007年我国居民患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癌症和2型糖尿病直接归因于身体活动不足(未达到WHO推荐标准)的比例分别为12.3%、15.7%、8.5%、11.3%和13.5%。


提醒:适量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压力,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率。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运动不但能预防三高,锻炼心肺功能,锻炼骨骼肌肉,还能提高免疫力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条件每天坚持进行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每周5次左右,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比如可以打球、跑步、骑车、游泳、跳绳、跳操、快走等等。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能够坚持下来的运动。


5.戒烟、戒酒

中度以上的饮酒是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平均每天饮白酒大于50毫升(含酒精24克,即2个标准杯) ,比不饮酒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3~4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且血压上升的幅度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大。可见饮酒确实是血压升高及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管收缩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吸烟是心血管病的四大危险因素之一,它可以使高血压发生率增加,高血压的并发病,如冠心病、卒中分别增加2倍和1倍 。


6.保持心理平衡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个人压力负荷也之增加。导致精神紧张和抑郁,甚至失眠,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运动、多沟通等方式放松自己,必要时接受心理干预。


7.定期监测血压,超过130/80mmHg要关注

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血压大于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建议尽早开始干预生活方式并定期检测血压。


二.高血压危害

高血压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长期不控制会引起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肾、眼受到损害。脑卒中的50%~60%,心肌梗死的40%~50%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和心脏病成为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会越严重,心血管的发病风险也就越大。因此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建议尽早进行生活干预,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三.高血压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第一原则就是针对性治疗原则。即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身体状态出发,而为患者制定适合其个体差异的用药。其次,对患者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还需要考虑到在治疗高血压之外,所使用的药物能否给患者带来最小的副作用。在用药的治疗过程中通常使用 2 种或以上药物进行治疗。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血压达标,从而尽可能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目标血压: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 mmHg 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 150/90 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以下。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再适当降低。


640 (1)

640 (2)

640 (3)

640 (4)

640 (5)

640 (6)


来源: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