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
它又又又双叒叕来了
最近
#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
登上热搜
家长内心可能一震:
“手足口病又来了?”
是的!
5月13 日,央视新闻报道
春夏交替
气温越来越高
手足口病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
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
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
专家提示: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 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发病在手、足和口部的疾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易感人群
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症状
一般症状较轻,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 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患者一周左右自愈。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传播?
第一:通过饮食传播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内的病毒所引起,所以饮食,也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者是已经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会将这些细菌不断地扩散,引起儿童出现感染的情况。
第二:通过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患者的飞沫当中,可能会携带病毒的一些分泌物,当几个儿童聚在一起玩耍的时候,病毒可能就在不知不觉当中传播开了。
第三:通过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的患者,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以及内衣等等,都有可能会沾上细菌,健康的儿童,在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细菌就能够有机可乘。
另外,在儿童过于密集的地方,病毒的传播速度也非常的快,比如幼儿园、培训班,老师和家长要格外注意。
手足口病怎么防治?
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手段,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做好预防。
接种疫苗
对于手足口病,保护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是接种疫苗,做好预防。尤其对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要尽早接种疫苗。
注意卫生
无论是大人还是儿童,日常都要注意卫生。勤洗手,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者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和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吃熟食
给儿童吃的食物,一定要确保“全熟”。不要吃生冷或是半生不熟的食物。
经常消毒
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勤通风,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在手口足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图片:以上网络图片如若涉及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党委宣传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