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中医内外同治,帮你赶走面颊 “蝴蝶斑”

发布时间:2025/9/11文字调整

640_副本


您是否正被面颊两侧顽固的 “蝴蝶斑” 困扰?这些对称分布的黄褐色斑片,不仅拉低颜值,更可能让人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负担。今天,我们就从中医视角带您认识黄褐斑,解锁 “内外同治” 的淡斑妙招!


一、黄褐斑为何 “恋上” 你的脸?

黄褐斑在中医里有多个别称,如 “肝斑”“黧黑斑”“面尘”,民间常称 “蝴蝶斑”。其典型表现为:前额、鼻翼、颧骨及脸颊部位出现浅棕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可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边缘清晰,对称分布。


640 (1)_副本


中医对黄褐斑的认知由来已久:

《外科正宗・女人面生黧黑斑》最早记载 “黧黑斑”,提出 “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并给出 “内服肾气丸、外洗玉容丸” 的调理思路;

《诸病源候论》也指出,“情志不遂,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 会导致 “气机逆乱、气血悖乱”,无法向上濡养面部,最终形成色斑。

由此可见,黄褐斑虽长在 “脸” 上,根源却在脏腑功能失调,主要与四类问题相关:

肝气郁结:压力大、情绪压抑(如焦虑、易怒、郁闷),导致肝气不畅、气机阻滞,气血无法正常输送到面部;

脾虚湿蕴: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差,体内湿气堆积,熏蒸面部肌肤,形成暗沉色斑;

肝肾亏虚:先天体质弱、长期劳累或年龄增长,导致肝肾阴液不足,虚火上炎,“烧” 得面部出现斑片;

气滞血瘀:上述问题长期不调,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停在面部肌肤,斑色逐渐加深、顽固难消。


二、针灸 + 中药:内外合击,标本兼治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国医堂中医门诊针对黄褐斑,采用 “个体化针灸 + 中药内服” 的综合疗法,从根源调理,而非仅 “淡化表面”:

1. 精准针灸: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640 (2)_副本


面部取穴:选印堂、太阳、颧髎、迎香等穴位,近距离疏通面部经络,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加速黑色素代谢;

远端取穴:配太冲(疏肝解郁)、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调和肝脾肾)、血海(活血化瘀)等,从整体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内在失衡;


QQ截图20250911082428


操作细节:使用头发丝粗细的极细美容针,手法轻柔,几乎无痛,安全性高。

2. 辨证用药:一人一方,内调根本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因,精准调配中药:

肝气郁结者:用柴胡、白芍、香附等疏肝解郁;

脾虚湿蕴者:用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祛湿;

肝肾不足者:用熟地、山茱萸、女贞子等滋补肝肾;

气滞血瘀者: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

所有药方均由资深主任中医师辨证开具,确保 “对症施治”。


三、科学验证:效果不止 “淡斑”

临床观察显示,针灸能直接改善面部微循环,调节神经内分泌,减少黑色素生成;中药则从内调理脏腑气血,解决色斑形成的 “根源问题”。两者结合,不仅能让色斑逐渐淡化,还能同步改善肤色暗沉、提升皮肤弹性与光泽度,让肌肤由内而外透出健康气色。


四、病例分享:从 “烦躁黄脸” 到 “气色红润”

“有位 30 多岁的女士,因工作压力大,两侧颧骨长了明显黄褐斑,还伴随入睡难、情绪烦躁、经前乳房胀痛。我们为她制定了方案:每周 2 次针灸,配合疏肝健脾活血的中药,后期用埋线疗法巩固。两个月后,她的斑色明显变浅,情绪也平和了很多,家人开玩笑说她从‘暴脾气’变成了温顺的‘小花猫’。”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国医堂中医门诊樊红霞主任医师分享道,“中医讲究‘有诸内必形诸外’,只有内调脏腑、外通经络,才能真正解决黄褐斑问题。”


五、温馨提示:淡斑需 “耐心 + 配合”

黄褐斑治疗非 “一蹴而就”,通常需 1-3 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需坚持调理;

严格防晒是基础:紫外线会加重色斑,日常需做好防晒(涂防晒霜、戴帽子、打伞);

生活调理很重要: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悦,减少焦虑、生气等不良情绪;

务必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切勿轻信偏方。

告别顽固 “蝴蝶斑”,不用只靠遮瑕膏!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国医堂中医门诊的 “针灸 + 中药” 内外同治方案,帮你从根源改善,重拾干净肌肤与自信笑容!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国医堂中医门诊  樊红霞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