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人因疾病或手术需要留置导尿管时,很多家属往往感到不知所措。数据显示,约25%的居家留置尿管患者会发生尿路感染,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日常护理不当所引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科学、规范地护理留置尿管,帮助老人远离感染与不适。
01科学清洁
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常见误区:
“我每天都用肥皂清洗,应该很干净了。”
事实上,普通肥皂的碱性成分可能破坏尿道口周围皮肤的天然屏障,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正确清洁方法:
频率:每日至少2次(早晚各一),排便后需加洗一次
工具:使用一次性棉球或无菌纱布
溶液:温开水或生理盐水为宜
手法:由尿道口向外环形擦拭,切忌来回反复
特别注意:操作前务必洗手,并剪短指甲,防止划伤和污染
02保持通畅
避免返流与堵塞
尿流不畅是导致尿液返流和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
保持通畅要点:
饮水量:每日1500–2000ml(除非医嘱限制)
尿袋位置:
始终低于膀胱水平
站立时固定于膝盖下方
卧床时固定于床沿下
防折叠技巧:
避免尿管大幅弯折
翻身前先调整管路位置
夜间可用软布垫托,减轻压迫
实用建议:在床边安装挂钩,便于调节尿袋高度。
03妥善固定
防止意外脱出保持通畅
约5%–10%的患者会发生尿管意外脱出,其中80%其实可以预防。
专业固定方法:
材料:医用抗过敏胶布或专用固定贴
位置:
男性:大腿内侧
女性:大腿上1/3处
更换频率:每2–3天或胶布不粘时及时更换
活动提醒:
起床时先坐稳再缓慢站立
翻身时用手轻扶导管
穿着宽松衣物,避免牵拉
禁止行为:切勿使用别针类物品固定,以防刺破导管。
04识别异常
早发现、早处理
依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以下为感染常见信号:
警惕这些表现:
尿液变浑、带血或呈深黄色
散发刺鼻氨味或腐臭味
体温>37.5℃,或伴有下腹/腰背疼痛
尿量骤减甚至无尿
出现寒战、食欲差、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应对建议:出现任一症状,请立即就医,最好携带24小时内尿液样本。
05进阶护理
提升生活质量
尿袋更换:
普通尿袋:每周2次
防返流尿袋:每周1次
更换时关闭出口阀,防止污染
洗澡安排:
使用防水敷贴保护接口处
尽量选择淋浴,避免盆浴
洗后立即擦干导管及周围皮肤
饮食调理:
推荐蓝莓、蔓越莓(防感染)
限制咖啡、酒精(减少刺激)
补充维生素C(助酸化尿液)
06心理关怀
同样重要
留置尿管易导致老人自卑和焦虑,家属宜采取下列措施:
选用隐蔽型尿袋,搭配专用收纳包
鼓励老人参与适度的社交活动
定期检查皮肤,预防压疮
耐心倾听他们的忧虑与不适
护理口诀一览:
“一清二通三固定,四察五护心安宁”
清:科学清洁
通:保持通畅
定:妥善固定
察:观察异常
护:全面护理
心:心理支持
重要提醒
尿管需定期由医护人员更换(具体间隔请遵医嘱),切勿自行拔管或更换!
通过科学的护理,留置尿管的老年人同样可以享有舒适、有质量的生活。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疗专业人员。细心关爱,从科学护理做起。
来源:泌尿外科 李梦雅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