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百里驰援 生命“导管”︱郑州大学五附院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延伸服务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24文字调整

夜幕低垂,沈丘县中医院一间普通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心力衰竭的患者王大爷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生黑旭飞与副护士长卢楠楠,在深夜抵达基层医院,为患者带去的不只是一次导管置入,更是一场关乎生命延续的专业守护。


640_副本


生命导管的“延续困境”:从市内到基层的护理断层

王大爷因心力衰竭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系统治疗期间,科室静脉治疗小组为其实施了“经外周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该静脉通路的选择有效避免了高渗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对外周静脉血管的化学性损伤,成为患者关键的“生命通路”。然而,当患者无法进行手术,随后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时,新的问题出现:原导管到达使用周期,急需更换,而当地医院尚未开展“经外周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技术,面对老人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条件差、反复穿刺难度大等等的现实,家属尝试通过“豫健护理到家”平台线上预约,却因“超出服务范围”而陷入困境。


一次跨区域的护理响应:机制破局与专业协同

接到沈丘县中医院及家属的的紧急求助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护理部迅速启动跨区域护理响应机制,在静脉治疗专科学组与心血管外科的协同下,护理部郭君主任统筹协调,安艳丽老师对接上级管理部门,紧急开通跨区域上门护理服务权限。


640 (1)_副本


与此同时,医生黑旭飞与副护士长卢楠楠携专业设备连夜驱车百里,奔赴沈丘县中医院。这场驰援,不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三甲医院专科护理服务的延伸。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技术的精准落地与同质化传递

到达沈丘县中医院后,副护士长卢楠楠迅速完成对患者血管条件与皮肤状况的全面评估,严格置管环境,落实无菌操作流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实施中等长度导管的置入,她以清晰的教学语言,向当地医护人员讲解血管定位、导管送入、固定及观察的关键环节;医生黑旭飞则围绕患者心功能管理、容量控制与药物剂量调整,为当地医生提供了个体化诊疗建议,实现从“护理通路”到“疾病管理”的全流程指导。


640 (2)_副本


置管结束后,副护士长卢楠楠进一步演示了标准的导管冲封管技术,并针对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进行了系统培训,曾经在当地医院被视为“陌生”的中等长度导管护理技术,在专业指导下变得可操作、可掌握。


不仅是技术,更是体系:静脉专科治疗护理的“下沉”思路

“我们有很多患者都需要这类导管,但由于技术及条件限制,一直未能开展。”沈丘县中医院护理人员表示,“这次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带来的不仅是操作,更是一整套静脉治疗管理与并发症预防的临床思维。”

从专科护士的现场教学,到医生的临床支持,再到护理管理体系的有力支撑,本次行动展现出医院在静脉治疗质量控制、区域协同与延续性护理方面的系统化能力。


640 (3)_副本


跨越边界,重塑可能:专科护理服务的未来蓝图

这场百里之外的导管置入,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服务延伸计划”的一次实践缩影。从院内标准化建设,到“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探索,再到跨区域帮扶机制的建立,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推动优质护理资源有效下沉。


640 (4)_副本


当两位医护人员在夜色中返程,那根留置在患者臂上的导管,已成为连接省县两级的“生命桥”——桥的这端,是省级医院的专业、规范与温度;桥的那端,是患者的信赖与当地医院医疗的成长。

未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静脉治疗学组将继续以专科技术为根基,以人文关怀为纽带,在医疗资源整合与健康服务创新的道路上,持续书写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护理篇章。


640 (5)_副本

640 (6)_副本


来源:心血管外科  李   晶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