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20岁心脏骤停、认知严重受损,他如何从病房一步步重返职场?

发布时间:2025/10/22文字调整

“医生,报告您一个好消息,小宇(化名)参加工作了!”

当小宇的爸爸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医生这个消息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涌上心头。这个曾在大病中挣扎的年轻人,终于靠着自己的毅力与科学的康复,重启了崭新的人生。

二十岁,本该是人生画卷徐徐展开的黄金年华。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几乎为小宇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这次危急事件导致他的大脑严重损伤,认知功能——这个我们赖以思考、记忆和学习的基石,变得支离破碎。

但小宇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剧,而是一个关于科学康复如何创造奇迹的故事。


一、 风暴过后

当“司令部”的指令系统失灵

要理解小宇的困境,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认知障碍。


640_副本


我们的大脑好比身体的“总司令部”,而认知功能就是这个司令部里的“决策领导团”。我们的一切行为指令,都源于认知功能的正常运作。对于脑损伤患者而言,这个“领导团”或多或少会陷入混乱,导致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

记忆力减退: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转眼就忘。

注意力障碍:难以集中精力,环境中的细微声响都足以导致分神。

执行功能下降:计划、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削弱,思维变得刻板。

信息处理速度变慢:理解一句话、做出一个反应,都需要花费比常人多几倍的时间。

康复初期的小宇,就深陷在这样的困境中。过去的学识与技能仿佛被锁进了打不开的盒子,重返校园、步入社会,对他而言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二、 科学之光

用系统性的康复,重连大脑回路

小宇的幸运在于,他及时踏上了一条科学、系统的康复之路。现代康复医学证明,大脑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即通过针对性的反复训练,受损的功能可以被其他脑区代偿,新的神经连接可以重建。


他的康复之路,主要分为三步:

全面评估,精准定位

康复医学科首先为小宇进行了全面的认知功能评估,精确找出他认知版图上的强项与弱项,从而为他量身定制了康复方案。

针对性训练,逐一攻克

注意力训练:从简单的“找不同”游戏,逐步升级到听音频并回答问题。

记忆力训练:将备忘录、手机提醒等外部辅助,与联想记忆、编故事等内部策略相结合。

执行功能训练:通过“规划一次超市购物”、策略性桌游等模拟现实的任务,重塑他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科技辅助:利用趣味性的认知软件、虚拟现实等技术,让枯燥的训练变得更具吸引力。

迈向现实:从“会做”到“能用”

当基础认知能力提升后,康复的重点转向了实际应用。在作业治疗师的帮助下,小宇开始:

重返学习:从每天阅读15分钟开始,练习做笔记、归纳重点,为回归校园打下基础。

重建生活技能:重新学习管理时间、财物,并安全地使用公共交通,一步步夺回独立生活的能力。


640 (1)_副本

▲ 坚持居家康复训练


三、 奇迹的诞生

从病房到校园,再到职场

经过半年多持之以恒的努力,小宇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他重新拿起了课本,虽然学习效率仍不及从前,但他学会了运用思维导图、彩色标签等策略来辅助自己。在家人和学校的支持下,他成功复学并完成了大学学业。

毕业后,挑战再次来临——找工作。小宇选择坦诚地与用人单位沟通自己的情况,并展示了他在康复过程中淬炼出的特殊品质:极强的耐心、面对困难的韧性,以及对任务的极致专注。最终,他的真诚与毅力打动了企业,如愿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启了自食其力、充满尊严的新生活。


漫长的重建,永怀的希望

小宇的故事,是万千脑损伤患者康复之路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脑损伤后的认知障碍并非绝境,康复是一个漫长但充满希望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早期、科学、系统的干预,更需要患者、家庭和康复团队永不放弃的共同努力。

他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许多正在类似困境中跋涉的家庭前行的路,带去最真实、最温暖的希望。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康复医学科  虞  璐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