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面临的第一关考验是什么?“新生儿黄疸”首当其冲!老话都说“十个宝宝九个黄”,很多家长尤其是家里的老人都认为宝宝出生后出现黄疸属于正常现象,只要注意多喝糖水配合晒太阳就可以。也有一部分年轻的家长对这个疾病做过功课,了解“黄疸”进展严重时对新生宝宝存在不可逆的神经损害的。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什么是新生儿黄疸以及我们在治疗和护理中需要关注哪些细节。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之一,多达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轻度的生理性黄疸对机体可能是有益的,但是当新生宝宝的黄疸过重、持续时间较长、迟迟无法消退时就需要引起家长重视了,流涎、抬头无力、抽搐、智能落后及听力损害都是新生儿黄疸加重后引起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遗留的后遗症。
新生儿为什么“黄”?
新生儿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早产儿低于70天,足月儿约80天), 胆红素产生多;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全,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十分有限;而且排入肠道的胆红素的又被大量重吸收,导致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黄疸需要干预吗?
首先我们要区分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排他性诊断,特点有: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或每小时<0.5mg/dl;
4.血清总胆红素值尚未超过小时胆红素曲线(Bhutani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或未达到相应日龄、胎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
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超过小时胆红素风险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或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或每小时>0.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 生后时龄胆红素风险评估曲线(Bhutani曲线)
黄疸属于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应该由医生来鉴别、诊治。生理性黄疸始终是排除性诊断;病理性黄疸,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由生理性黄疸转化的。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目前临床上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
光疗可使血液中的胆红素结构发生变化,原本脂溶性的胆红素经蓝光照射后分解为水溶性的异构体,后者可不经过肝脏处理,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黄疸都需要光疗。医生将根据胎龄、是否存在高危因素以及生后日龄-胆红素水平等因素综合判断,达到光疗标准时方可采取此方法治疗。
▲ 胎龄≥35周的光疗参考曲线
高危因素包括: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窒息、显著的嗜睡、体温不稳定、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
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比如静脉输注白蛋白、纠正酸中毒、静注免疫球蛋白、肝酶诱导剂以及一些口服药。
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手段中属于一种有创的治疗方式。一些诊断明确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或出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急剧升高的患儿,或是已经产生了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或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医生将会选择这种“不得不为”的方式进行治疗。很多时候,除了遗传因素,当我们做好了前面有效疾病管理的时候,完全是可以避免走到“换血”这一步的。
总的来说,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虽然自愈率高,但如果不够重视,黄疸严重者对新生儿往往带来的是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甚至胆红素脑病。因此,呼吁各位宝爸宝妈:当发现宝宝出现黄疸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实时关注黄染程度,黄疸持续时间等因素,必要时及时就医,医生会针对个体具体评估其风险,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才能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祝愿所有的宝宝都健康成长!
来源:儿科 刘榴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