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喝水、吃饭常呛咳?当心“沉默的杀手”在靠近

发布时间:2025/11/3文字调整

许多患者,特别是脑卒中、年老体弱或头部肿瘤术后的朋友,在喝水或吃饭时出现呛咳。这看似平常的小事,背后可能隐藏着吞咽障碍这个“沉默的杀手”。它不仅影响营养摄入,更可怕的是一口水、一口饭误吸入肺,可能引发致命的吸入性肺炎。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将食物由口送到胃内的一种临床表现。俗称“吃饭喝水费劲”。


您或家人有这些表现吗?

进食时: 频繁呛咳、喝水或流涎从嘴角漏出。

进食后: 声音变得浑浊、湿哑,感觉喉咙有异物感。

进食过程: 食物在口中滞留难以下咽,每口饭都需要吞咽多次。

隐性症状: 不明原因的发烧、体重下降、反复发生肺炎。


640_副本


康复护士的“火眼金睛”:吞咽障碍筛查

早期发现是应对吞咽障碍的关键。在康复医学科,通常会使用快速、无创的筛查工具来识别高风险患者,其中最常用的是“洼田饮水试验”。


洼田饮水试验

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床边筛查方法:


640 (1)_副本


如果筛查结果为3级或以上,则提示存在吞咽障碍的风险,需要立即通知医生,并请言语治疗师(ST) 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吞咽无小事,防“呛”于未然。如果您或家人属于高危人群,并出现了上述任何迹象,请务必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主动要求进行吞咽障碍筛查。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守住营养与呼吸的安全线,享受美食的乐趣与生活的尊严。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康复医学科  胡月华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