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前段时间热播的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哪咤片里的申公豹因为口吃而让剧情有大的转折,全片将近一半的笑点也全靠他的“结巴”。那么,口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又该如何干预呢?
口吃的概念
所谓口吃,又叫言语流畅性障碍,俗称“结巴”,在医学上又称“痉挛性言语神经官能症”。这类个体常常存在说话支支吾吾、重复、中断、片断而致言语不流畅的现象,因而严重影响到个体与他人的交往。
对于儿童来说,不流利的、很难理解的语言是他们语言获得过程中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在发育过程中,幼儿的声道小,发音器官协调性弱,语言学计划、肌肉动作计划和执行都弱于成人。因此,年幼儿童要学会说话,必需要不断的练习,这样才能达到舌头、唇等构音器官和大脑的功能协调。
大多数儿童都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但有个别儿童却会在其他同龄儿童已经能够流利说话时仍旧出现不断重复、停顿、发音用力、语音延长等言语流畅障碍现象,有时也会伴随有许多身体动作、包括眨眼、耸肩、脸部怪异表情、顿足、摆手等,这些现象常常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及个性的正常发展。一般来说,正常2岁幼儿主要的不连续表现为部分字的重复,到3岁后部分字的重复会减少,如果3岁后部分字的重复反而又增多了,是预警症,一定要引起家长的关注。
口吃出现的方式
口吃就是言语障碍中的一种即语言流畅障碍,但口吃患者并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口吃。作为一种言语障碍,口吃表现为说话时经常非自愿的重复、停顿或者延长。脑子里很清楚自己想说啥,但就是在表达上有困难。不同的人,口吃的方式也不一样。
很多人在说第一个字或者第一个音的时候容易卡住,即使非常用力地讲,第一个音还是出不来,往往会重复三次以上,如如“我、我、我、我要出去玩”,但语句本身并不中断。这类口吃是一种很轻微的口吃,在儿童及初期的患者中较多。
有的人是重复,对一句话中已讲过的词又重复讲,很容易造成语义理解的困难,比如申公豹给哪吒说自己名字时,一直重复中间的“公”:申公……公……公豹,以至于哪吒脱口喊他“申公公”。
也有些人会在说话时高频率使用语气词——嗯啊呀呃等,在语句中掺入一个不必要的无意义的音,如“你呀到呀哪呀里呀去呀”。这类口吃患者也以儿童多见。
还有些人平时说话很流畅,但在一定的场合下,由于各种心理因素,比如不自信、过度紧张等,也会出现口吃现象。比如申公豹因为身份问题在师门遭受偏见,长期不自信,所以才会造成口吃。
口吃发生的原因
口吃并不是“天生”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口吃,称为发展性口吃。另一类是获得性口吃,主要由药物、脑损伤导致。全世界,大约有7000万人是口吃患者,其中,男性是女性的四倍。
很多人都认为,口吃是心理原因,要么受过创伤,要么有社交恐惧症。实际上,口吃和心理的关系非常扑朔迷离。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和口吃患者的重叠率能达到75%,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但到底是如何关联的,不清楚。能明确的是,对社交感到紧张、焦虑,往往是口吃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口吃的发生机制仍没有确定,但能确定的是它不是由单一某个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学术界存在多个口吃理论,如遗传说、大脑皮层优势理论、心理学理论、语义发生学理论等。主流观点认为,口吃的人可能存在某种语言缺陷,口吃是因为语言系统有问题。
家长作为主要照顾者,早期可以做什么呢?
1.跟孩子交流时,大人要说慢,作为模范并且不能急躁,多停顿,孩子需要多一点时间,请耐心倾听他们说话。
2.不要用一堆问题问孩子,避免太复杂的问句,一次只问一个问题,并给与孩子回答问题的时间。
3.尽量每天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可以轮流说(如:用一个物品或事件作为一个话题轮流去描述),同时在跟孩子沟通时,专注于聆听的内容,并适当时机点头表示认同。
4.对于孩子的优点要给予强调:描述性的赞美(如:你把房间收拾整齐了,你是个勤劳的孩子)或者特定性的赞美(如:你这道题做对了,真棒)。
儿童发生口吃的高危险群有哪些?
家人有口吃者;
口吃持续半年以上者;
3岁半以后发生口吃者;
口吃并伴有构音等其他语言障碍者。
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高危症,家长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建议去正规的康复医院找专业的言语治疗师评估咨询!只要及时做出恰当的干预,有75--80%的口吃患者可痊愈。如果父母没有正确认知可能造成孩子变成真正口吃者,贻误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
来源:儿童康复医学科 盛桂莲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