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4:40分,郑州大学五附院四名援赞比亚医疗队员——消化内科陈曦副主任医师、骨科王玉州副主任医师、麻醉科魏海军医生和放射影像科谭延召医生圆满完成了援赞任务,安全回国。医院副院长王少亭、人事科科长郭艳、医务科副科长王琰与队员家属一起带着全院2400名教职工的期盼与思念,前往郑新机场迎接队员们载誉而归。


陈曦、王玉州、魏海军和谭延召四位医生于2016年4月28日启程前往赞比亚开启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任务。这一年来,他们积极克服缺医少药、医疗环境恶劣、医疗设备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展示出了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给当地人民带去健康的希望,被赞比亚卫生部授予“健康大使”的荣誉称号。他们还荣获了赞比亚“五一劳动奖章”、赞比亚“华人华侨总会特别优秀奖”、赞比亚“河南同乡会优秀奖章”等荣誉,展现出了郑州大学五附院医者的风采。

陈曦医生在指导实习医生
陈曦医生在赞比亚首都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工作。这一年来,他一共诊治门诊病人900余人,病房查房1000余人,抢救危重病患25例,救治华人华侨60余人,带教学生10余人,参与义诊3次。他通过高超的医术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受到了赞比亚同行的尊敬。除了尽职尽责完成医疗援助工作外,陈曦还是医疗队委员会支委会核心成员,承担着整个队伍的财务管理工作。医疗队的每一笔开销,大到医疗器材、医疗用品的购买,小到队员们食品和生活用品的采购、汽车的维修等都由他负责。他在团队财务管理工作中摸索出的方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家卫计委审计署工作人员的高度赞扬,并将作为标杆在我国的援外队伍中进行推广。

陈曦医生手握 “五一劳动奖杯”

王玉州医生与小患者在一起
王玉州医生同样工作于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一年来共诊治门诊病人2400余人,查房病人600余人,手术病人320余人,救治华人华侨110余人,带教学生26人,外出义诊10次。作为骨科大夫,做手术是家常便饭,但赞比亚的艾滋病病毒携带率非常高,而且手术前未经病人同意不能做艾滋病相关检查,手术台上,一旦被血或分泌物溅到脸上、身上,将会有极大的感染风险!所以每次上手术台前,他都穿上皮围裙、防针刺拖鞋,带上防护眼镜,常常是几台手术下来,浑身湿淋淋。即便如此注意,也免不了意外发生。在一次急救手术中,他被针刺破了手指,但为了不影响救治病人,他只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就又投入到了下一场手术中。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多么优秀的职业素养,才能让他在如此惊险的突发状况下表现出这样的大无畏精神!

王玉州“全副武装”进行手术

魏海军医生在术中
魏海军医生工作于恩多拉中心医院,这一年中共配合手术实施麻醉500余人,抢救危重病患20余人,带指导学生6人。恩多拉的工作居住环境简陋,而且是一个疟疾横行的地方,魏海军也很不幸感染了疟疾,但却丝毫没有因为自己身体不适卸下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在他得病寒颤发烧的时候,医疗点接到了出诊护送病人的任务,这名病人伤情危重,身为麻醉医师的他,强忍着自身疼痛,拔掉正在驻地输液的针头,一路颠簸的守护在病人身边,将其安全送达目的地。照片中他那疲惫的眼神和安抚病人的笑容,让无数人动容,这张照片也入围了大河健康网评选的“最美医生”。

最美医生

谭延召医生
谭延召医生在距离赞比亚首都500公里的利文斯顿中心医院工作。作为医院唯一的影像科医生,他一共完成了1500余份影像诊断报告,一个人担负起了这所医院所有的影像诊断任务,带指导学生3人。他所在的医院远离赞比亚首都,远离医疗队大本营,环境的清苦和生活的孤寂可想而知。这儿食材的种类也非常少,几乎每天都只能吃到面条、土豆、西红柿和洋葱这四样食物。尽管这里医疗资源有限,医疗环境较差,但谭延召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服从组织安排,克服了一切外在困难。

谭延召医生在做影像资料分析
陈曦、王玉州、魏海军和谭延召四名援赞队员,用自己的坚韧、勇敢和无私的奉献,最好的诠释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疗精神,彰显了郑州大学五附院的风采,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来源:人事科 戴梦迪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