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病人抱怨, 为什么病理报告迟迟不出,为什么不能“立等可取”呢?
一份病理报告就像一份“判决书”,病理诊断结果不仅要帮助临床医师判定肿瘤的良恶性,还包括肿瘤的原发灶在哪里?肿瘤是否需要切除?切除多大范围?切除的干净与否?是否需要扩大切除等等,这些都要靠病理医生的诊断报告来决定。
医院病理科的工作都是默默无闻不为患者所知的,下面就从一份病理报告来让大家一探究竟……
标本的接收、固定
经手术从人体切除的组织,在离体30分钟内把标本放入中性福尔马林中浸泡(固定)。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至关重要,一旦做不好,在后续过程中无法弥补。(固定液能防止组织自溶和腐败,使细胞内的特殊成份,如一些蛋白质等沉淀或凝固,使其定位在细胞内的原有部位。组织固定后,能使硬度增加,便于制片)充分的固定是制作良好切片的前提,一般这个过程需要24小时。
取材
固定好的标本,病理医生会精挑细选进行取材,了解病理申请单上医生所填写的病人相关资料,对标本的外观、大小、形成、质地、颜色、病灶范围、数目、重量等进行仔细观察、测量。然后将病变组织切成大小约为15-20mm,厚约2-3mm的组织块,放入写有编号的标本盒内,再将标本盒放入病理脱水机中,进行脱水,浸蜡。这一过程需要十多道程序,耗时十几个小时。
取材这一步骤,一般有两人共同完成,一名医生取材,一名医生详细记录取材过程,并对标本摄影存档。
▲ 把组织切好,放入取材盒中
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处理好的标本放入模具,加入融化的石蜡,按照要求放入组织并摆放好,盖好有病理编号的盒子,然后冷却,此时的标本已经变成一个个小小的蜡块了。(只有经过包埋才能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和韧度,才有利于切成所需的厚度)。
蜡块在冷冻台上冷冻半个小时以上,再把冷冻过的蜡块切成厚度仅为3-5微米蜡片。切片是制片的关键,要求蜡片厚薄均匀,平坦、无褶皱、无刀痕、无裂隙。切好之后用玻片捞起,放入烤片机烘烤。
附有组织的透明玻璃片经过脱蜡,经历10多个染色缸的洗礼后,穿上彩色的外衣,把细胞浆染成紫红色,细胞核染成蓝色。最后在玻片上给组织“穿上衣服”盖上一块透明的玻璃片,称为封片。
▲ 把蜡块切成2-3微米的薄片
病理阅片
一张合格的切片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也是病理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保证。
病理医生将这些切片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疑难病理还需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等技术手段。为了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病理报告必须经两名、三名医生阅片,同时经双人两级医生签发。
所以自标本送检起,粗略算下来至少也要3-4天时间。经常有患者或家属甚至临床医生问“我的报告等第二天出来吗”现在,您觉得呢?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份报告,您值得等待!
来源:病理科 何晓燕 王旭东
宣传科编辑整理